中新社北京三月七日电 今天,全国政协委员陈耀先在人民大会堂敲响金融风险警钟。他预见,中国的金融风险是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金融领域的集中反映。
他指出,过去,鉴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各方面对金融风险这根“弦”还绷得比较紧。加入WT0之后,由于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金融的平稳运行,人们容易对金融安全产生麻痹,以为每年都说风险,可每年都过来了,正所谓“日子难过年年过,每年过得还不错”。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结构调整中承担了大量政策性业务,以至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银行的风险不断积累。可以说,中国的金融风险是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金融领域的集中反映。
陈耀先为资深金融证券业人士,金融从业时间达四十三载,在中国人民银行任职至副行长位,其后在证监会任副主席。他现在的任职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在今天举行的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二次会议上,他做了题为《深化金融改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发言。
他认为,目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业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如果不是中国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难以为继。“高储蓄-高信贷-高投资-高增长”的机制,掩盖了中国金融业的高风险。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他指出,随着二00六年的临近,境外金融机构将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中国银行、证券、保险业将面临对外开放的严峻考验,金融风险的产生条件、形成机制和表现特征也将更加复杂,有可能由内生转变为一种内外互动条件下的高成长性风险。如,对外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在华开展业务的地域和范围的放开,市场份额占有的结构将发生变化;国有银行储蓄率的降低,有可能暴露出银行流动性不足的风险;证券、保险市场的投资、收益也将会发生变化;利率市场化,企业、居民及金融财政等部门都会进入到市场风险中来;将来人民币资本项目的放开,国外短期资本的大量涌入涌出,也必然会使国内经济和银行体系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国际收支失衡,带来汇率的波动,将会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产生巨大的影响;金融人才方面的流失也会降低国内金融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所有这些风险都是我们事先应当严加防范的,不能掉以轻心。
陈耀先在政协大会发言中建议,制定新时期的金融发展规划;加大改革力度,推进现代金融制度建设;从国情出发,把握住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顺序和方法;大力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加强货币风险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