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3月04日 星期四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中新百货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80年代后”:《时代》杂志的一个夸张的表情

2004年03月04日 10:55

  文/郭加奇

  最新报道说,北京少女作家春树上了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这家杂志还把春树与韩寒、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一起称作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并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

  我不知道“80年代后”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因此更难弄懂“80年代后”与“垮掉的一代”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如果春树等人果然能够代表所谓“80年代后”话,也许“80年代后”跟“垮掉的一代”的共同点只是在于他们中的一些人都厌弃学业、穿着奇装异服、有点叛逆的性格而已。但是,谁都知道,“垮掉的一代”并不能代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青年,而春树他们能代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青年吗?

  这是连春树和韩寒都不承认的。春树说:“我今天看到有人在网上说,突然之间春树就成了我们这些80后的代表,太让人不安了。我也很不安呢,我怎么就成他们的代表了,我还不乐意呢。”而韩寒认为“80后一代”这样的提法实在很愚蠢,“因为70年代和80年代没有什么区别。若非要说有80年代,我不得不是其中一分子,因为我是1982年生的,仅此而已。”看来,美国的《时代》周刊有些一厢情愿了。

  所以,把春树、寒韩看作是的一代人的代表,不过是美国《时代》杂志的一个夸张的表情而已,而连“代表人物”都嗤之以鼻的所谓“80后一代”,也不过是美国《时代》杂志虚张声势炒出来的一个概念。但是,如果能想到制造夸张不过是媒体、尤其是美国《时代》周刊这样的媒体的一贯主张的话,也就能够理解这样一个概念所概括的现象为什么与中国的现实差距那么大了。

  对于美国《时代》周刊的消息,很多人不屑一顾,但大多数人的不屑一顾是冲着春树等人来的,而不是冲着《时代》周刊报道本身来的。人们把焦点对准了春树和《时代》周刊虚拟的概念“80后一代”,对春树和所谓的“80后一代”嗤之以鼻。在网上,甚至有人说,要是搁在几十年前,这些人就是街头小流氓,甚至有人认为这些人自甘堕落,简直就是社会“垃圾”。

  这样的言辞未免有些草率。听一听春树、韩寒对自己上了《时代》周刊这一事件的反映,他们又“另类”在哪里了?他们不过是比我们当年成熟一些罢了。心理学家认为,人性的基本内涵和心理需求不会因为外表和行为的个性化而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春树等人在外表和行为上的个性化,就将他们称之为“另类”。如果把他们看作“另类”,只能说明我们的社会对个性的张扬还不够宽容!

  其实,人们对春树的谩骂或不屑,不过是一种代沟的表现,而代沟如果在年龄差距上越小的话,则说明社会思潮的变化和社会观念的更新越快,而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好现象。如果70年代的人和80年代的人甚至60年代的人在思想观念上没有多少差距,那倒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现象。因为只有在一个思想专制和文化专制的年代里,才会发生几十年社会观念和风尚没有多大变化的情况。而在现代社会,观念的更新是与社会的进步成正比的。

  如果认识到这些的话,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谩骂这些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更不应该把我们的观念,强加于他们。

  我并不愿意以“另类”来形容春树和韩寒他们,如果社会一定要以“另类”来注解这些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年轻人,那么,春树、韩寒这些愤青的大量出现,不过是说明了我们的社会更开放、更宽容了,他们的出现,倒是证明了中国当下的社会空气,自由多了。我不知道美国的《时代》周刊,愿意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来源:《青年时讯》 原标题:“80年代后”:一个夸张的表情)

 
编辑:张明

相关报道:《中国青年报》:80年代后是中国垮掉的一代? (2004-02-26 08:49:18)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