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三日电 题:重踌躇满志之“海归”,帮尴尬彷徨之“海待”
中新社记者路梅
留学工作这个话题,让身高一米八五、六十八岁、魁梧硬朗的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务委员邱国义时而忧虑地紧锁眉头,时而兴奋得手舞足蹈。从九十年代的光环围绕,到现在的“海待”尴尬;从当初的散兵散将,到如今各具规模的创业园,留学回国人员的欢喜和忧愁,无不牵动着邱国义关注的目光。
“海归”潮落昨日英雄今不再?
近年,中国国内出现了“海归”求职不易现象,甚至出现过三位“海归”争一个月薪两千职位的情景,当踌躇满志的“海归”成为尴尬的“海待”,“海归”真的今非昔比了吗?邱国义分析其中原因,乐观地指出,“海待”的现象是正常的,也是可以转变的。
邱国义对留学归国人员的优势是肯定而赞赏的:“他们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国际化程度高,市场化理念强,诚信守法意识强。”但是,与当前中国人才买方市场的现实相比,他们往往显得技术准备不足,掌握的技术不能马上走向市场;或是对待遇期望值过高;再或者没有足够的工作实践经验,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急需人才的要求。
种种问题的症结,一在于信息传播渠道的不通畅,造成海外留学生对于国内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国家的政策措施不了解和错误判断;二是国内用人机制不够完善,用人单位往往忽略了“海归”们的潜在优势。邱国义说,中国现在并不是一个人才过剩的国家,有才不用是对人才的浪费和人才工作的失误。对于“海归”工作的整体规划,既要靠人才市场,也要加强宣传和政策指导,完善用人机制,做好服务,为“海归”开拓就业渠道,让“海待”才有所用、才有所值。
邱国义同时指出,“海归”要脚踏实地,努力适应市场,“适销对路”才能被市场接纳。“摆正心态,努力工作,就会有贡献、有所得。经过五到十年再回头看,会感到留学的经历是宝贵的。”邱国义语重心长。
强国战略国家发展重人才
从在九届政协上提交涉及留学工作的四个系列提案以来,致公党围绕留学工作开展了深入的调研,积极参政议政。中央领导的重视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采纳让邱国义深深地感动和欣慰。
他认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政府,求真务实,着眼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对留学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去年九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单位表彰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和有关中央领导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明确指出,要把吸引和利用好留学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来落实。去年底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再次指出,要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做到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从“中国绿卡”到“关于建立留学人员数据库的建议”等的系列提案,致公党多年来的建议,一步步得到规划和实现。致公党“侨、海”特色凸现,履行参政党职能和自身建设都有了新的发展。种种这些都鼓舞着邱国义,在留学工作领域不断探索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