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日电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阔别10年之后,2月27日再次走进山东大学的校园。在说自己一生最大的追求时,他表示,“我毕生的追求,就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就是兴趣。”
据齐鲁晚报报道,这位山东老乡,一直很希望家乡的山东大学能参与他领导的AMS实验计划,经过三天的考察,丁肇中终于满意地实现了他的愿望。
远在美国的丁肇中与山东大学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仅因为山东大学是父亲丁观海的母校,还因为丁肇中本人也是山东大学的名誉教授。1994年,丁肇中首访山大,即被聘为山东大学名誉教授。
据了解,1月19日至23日,山东大学展涛校长赴瑞士参加丁肇中教授主持的AMS项目技术交流会。会上,展涛校长表达了想参加该实验的愿望,想不到丁肇中也早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定下于2月26日至29日相会于山东大学,实地考察山大的科研实力。
在第一场报告会《AMS实验》上,丁肇中坐的座位是他十年前坐过的——1994年,丁肇中教授第一次来山大,当时的校长潘承洞把他作报告的地点安排在邵逸夫科学馆报告厅,当时丁肇中坐的就是右边第一排第二个座位。十年之后,山大特意把那个座位又留给了他。
在参观山大信息学院的时候,一个学生怯生生地问:“丁教授,怎样才能成为您的学生?”丁教授回答:“我一般不收学生,收学生也比较小心,我和我在的学校麻省理工经常发生冲突,我一是要求学生本科毕业后两年内要拿到博士学位,二是学生做的博士论文包括图在内不超过40页,三是希望学生既懂理论又懂实验,搞科研最需要有兴趣,要脑筋清醒,意志坚强。”
当问到丁教授一生最大的追求是什么时,丁肇中沉思道:“我毕生的追求,就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就是兴趣。”
丁肇中的两句口头禅——
1、“不知道”
“丁教授,请问您的AMS实验最终会发现什么?”
“我不知道。”
“您能预测不可知的引力是否有反引力吗?”
“我不知道,确实不知道。”
“您能评价一下国内的物理学发展吗?”
“我不知道,我长时间在国外,对国内具体情况不是很熟悉,我不好回答,因为我确实不知道。”
“您能保证您的AMS实验结论是正确的吗?要是找到的物质和您想象的正好相反怎么办?”一个学生不死心,开始“刁难”丁教授。
“是呀,我也在想,到时候我发现的东西和今天所说的一点关系没有怎么办。我不能保证结论会正确,我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保证不会错,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哎,我不知道。”
——“您为什么老回答不知道呢?”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的东西不能回答知道,更不能猜。”回答落地有声。
三天当中,在回答大学生和记者的提问时,从丁肇中教授嘴里说出来的“不知道”起码得有几十个,丁肇中的严谨态度简直到了常人不能理解的地步。然而,这就是作为科学大家的丁肇中,他认为不知道的就一定要回答“不知道”。
2、“兴趣”
“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学物理?以前我是学机械工程的,可我总是看不懂机械图,迫不得已就改学物理了”开了一句玩笑,丁肇中正色回答:“后来我想,人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做,所以我选择了物理。”
“兴趣”两字也是丁教授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即使谈起他的AMS实验来,丁教授认为也是兴趣使500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走到一起。“现在跟我做AMS实验的有56所大学,500位科学家,我们所做的任何东西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经常是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有个教授,今天做数据分析,明天就有可能做传达。经验和以前的理论对我一点意义都没有,大家靠的是兴趣。”
新闻资料:丁肇中
祖籍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1956年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丁肇中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发现了J/ψ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观海
丁肇中之父,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人,当代著名教育家。1934年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与著名诗人臧克家同学。后赴美留学,与王隽英女士结为伉俪,1936年生下长子丁肇中。一年后,丁观海到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丁观海继续在西迁四川万县的山东大学任教,后应聘于台南工学院,1991年4月,丁观海病逝于台北,享年80岁。
新闻背景
AMS——AMS(阿尔法磁谱仪)实验为高能物理实验科学研究项目,由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主持。实验目的是在太空中探测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从而验证宇宙大爆炸及粒子物理的相关理论,以及进行一系列和高能物理相关的未知事物的探索。该计划由16个国家(地区)的56个研究机构合作承担,造价约7亿美元,参与科学家约500人。该实验所设计的装置计划于2007年由美国航天飞机送入国际空间站。(张洪波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