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3月01日 星期一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中新百货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频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上海打拼屡败屡战 女台商陈丽棻谱写古北区传奇

2004年03月01日 09:31

  中新网3月1日电 女台商陈丽棻在上海打拼十几年,屡败屡战终能立足,在台湾人聚集的古北区是个传奇故事。陈丽棻现在经营一家SPA店,在站稳脚跟后,她将未来发展焦点瞄准中国大西北。

  据台湾媒体报道,1992年陈丽棻作为外派职员来到上海,初来乍到,陈丽棻看到一杯咖啡才买1.8元人民币,咖啡杯还是用简陋的塑料做的。她想在上海开咖啡店一定赚钱。那时上海街头没有一家象样的咖啡厅。不过,当年真要开一家咖啡店并不容易。她说,从店面到咖啡豆、设备等都很难找。而90年代初,上海没有外销房,今天古北区仙霞路“小台湾”尚未成形,要开店只能选择南京东、西路,但租金吓死人。

  好不容易在广西北路找到了150平方米的店面,租金7万元人民币,但最初并不是经营咖啡店。陈丽棻先开了家服装委托行。1993年到1994年,陈丽棻瞒着先生及娘家开店,她以跑单帮方式从香港进货,另外在太平洋百货及锦江饭店以摆花车方式贩买新潮男女服饰。

  她表示,开委托行是根据“台湾经验”,因为当时上海人出国不多。没想到生意并不好。委托行让怀着上海发财梦的陈丽棻一下子赔掉了400多万台币积蓄。她说,虽然当时负债累累,穿梭两岸忙于贷款、标会,“心里都在滴血”。但家人全不知道,以为她在上海很风光。

  生意失败后,陈丽棻从五星级大饭店搬到小旅馆,最后在虹桥租了间民房。1994年到1995年就在民房内等待时机,准备东山再起。

  陈丽棻说,有时真想向朋友宣告“阵亡”,认输回到台湾。“那时日子过得实在辛苦”。她说,一年5万元人民币租来的民房既是住家也是办公室,为了省钱,全年不开空调。夏天要侧着睡才没那么热,冬天必须全幅武装,棉被内放四个热水袋,半夜常想为什么要来上海。

  所幸,1994年后“上海热”渐渐升温。陈丽棻返台筹集资金,一口气在仙霞路订下了8间房。但订下房后,压力更大。回台湾检查,医生告诉她,心律不整、掉发全是因为压力太大。压力来自于“8间房要租给谁啊”?

  1995年后,“永和豆浆”、“台南担仔面”进军上海,搬进了陈丽棻名下物业,仙霞路成了上海有名“台湾小吃街”。租约一签5年,意味这位在上海闯荡多年的女台商终于能过上安稳日子。但生意成功后却和先生离异。陈丽棻说,两个人走不同的路,距离就疏远了,观念也变得不同。

  有了稳定收入,1999年陈丽棻终于在古北区开了“星爵士”咖啡店。但不到一年时间,“星爵士”的周围陆续开出7家咖啡店,包括连锁的“星巴克”、“上岛咖啡”,和当地人开的咖啡馆,“星爵士”营业额马上被瓜分。经历大风大浪的陈丽棻决定转让,转而投资现在的SPA馆。

  陈丽棻说,由于国际公司进军上海,上海的各行业演进几乎是跳跃式的。以咖啡店来说,上海演进模式不像台湾经历了几个个性化很强的模式。她认为,美式咖啡“星巴克”就是个例子,只要有机器、设备加上短期训练,谁都可以冲一杯大众化咖啡。

  曾经对上海充满热情的陈丽棻说,如今只能往二线城市或大西北寻找商机。她认为,今天的上海就是大陆二线城市的明天。至于杭州、苏州、南京是否算是二线城市?陈丽棻说,这些城市商机也差不多了。近期,她将前往内蒙首府呼和浩特,兰州也是计划行程。陈丽棻说,大西北值得好好开发。

 
编辑:刘婷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