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6日电 中国的军事科学院下个月将迎来建校四十六周年纪念。新华网今天晚间播发长篇报道,题为《建造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思想库”——江泽民主席关心军事科学院建设记事》。记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关心军事科学院建设记事》
报道全文转载如下:
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有这样闪光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同志着眼于总结我军作战和建军的历史经验,发展我国军事科学,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亲自批准组建军事科学院。1958年3月15日,在人民解放军序列中诞生了一个由功勋卓著、文武兼备的一批高级将领、治军骨干组成的特殊群体——军事科学院。叶剑英元帅出任第一任院长兼政治委员。从此,军事科学院作为军委、总部的“思想库”,对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军事科学院迎来了生机勃勃的又一个春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时,把睿智的目光投向军事科学领域。1978年3月15日,他亲临军事科学院视察,并亲笔题词:“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后来,又欣然题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院名。在新的形势下,军事科学院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研究格局。
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来,高度重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始终把发展军事科研事业摆在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他十分关心军事科学院的建设,多次视察军事科学院,对军事科研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军事科研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军事科学院跨入了建设和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些成果中,有些回答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和作战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进入了军事决策层;有些丰富了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有些填补了军事理论的“空白”。这些成果的取得,凝聚着广大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心血,也蕴含着江泽民同志对军事科研事业的指导、关怀和挚爱。
着眼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势,高度重视军事理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江泽民同志以政治家、战略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时刻洞察国际风云变幻,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关注着世界军事领域的新变革,提出了一系列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重大决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他深刻指出:“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先进的军事理论,历来是军队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他要求根据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军事理论的创新引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990年4月,春风送暖,杨柳吐绿。江泽民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军事科学院党委扩大会全体人员后不久,又亲临军事科学院视察。他在听取院主要领导汇报后,参观了院史展览,并欣然题词:“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无产阶级军事科学,为国防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服务”,鼓励科研人员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江泽民同志适时指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推动军事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科学方略。他多次强调军事科学院要加强军事科学研究工作,努力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坚持质量第一,多出好的成果,更好地为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服务。为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军事科研工作的指示精神,中央军委下发了《全军“九五”军事科学研究工作计划》,要求突出作战理论和军队现代化重大问题研究,力求实现在军事科学研究上有多方面的突破,初步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和建军的理论体系。
江泽民同志对军事科研工作关怀备至,对军事科学院进一步深化科研改革,更好地发挥军事科研的“中心”和“基地”作用寄予殷切期望。1993年4月30日上午,又一个春意盎然的时节,江泽民同志再次来到军事科学院视察。他兴致勃勃地走到研究人员中间,亲切询问科研人员的课题研究和生活情况。在战略研究部、战役战术研究部的研究室,江泽民同志还围绕一些重要问题与大家进行了讨论,勉励科研人员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1998年3月中旬,当军事科学院迎来建院40周年的时候,正在参加“两会”的江泽民同志冒着绵绵细雨,第三次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看望科研人员。他纵论天下大势,深刻分析国内外的形势变化,阐述国防和军队的发展,对军事科学院的建设提出语重心长的要求。他的亲切关怀和谆谆教导,对于军事科学院牢牢把握军事科研方向,完成科研任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江泽民同志和中央军委极其重视加强军事科学研究的组织领导。90年代以来,先后从全军范围选派多名军政素质好、有丰富部队实践经验、擅长于理论研究的高级将领到军事科学院任职。2001年7月,江泽民同志委托军委其他领导转告军事科学院主要领导:“要坚持正确的军事科研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为军委、总部的决策服务,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为军事斗争准备服务。要继续深化军事科研工作的改革创新,使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课题研究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繁荣我军军事科研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江泽民同志根据我军建设的实际,适时赋予军事科学院新的研究任务。1999年初,江泽民同志出访欧洲。在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他思绪万千,对许多历史问题产生了新的思考。回国后,他亲自给军事科学院专家出题目,研究“中国古代科技领先、近代科技落后的状况及其原因”。军事科学院立即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并很快写出了研究报告。江泽民同志看后给予了充分肯定。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对军事科学院多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都曾亲自批阅。他请军事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到中南海,给军委领导介绍军事科研领域的最新情况和发展趋势。在百忙之中,他还亲自为军事科学院主办的全军性学术杂志《军事学术》和《国防》题写了刊名。
军事科学院党委及全体科研人员,牢记江泽民同志的教导和嘱托,努力探索,开拓创新,使军事科研事业得到蓬勃发展。1991年1月,中国军事科学学会诞生。这是第一个研究军事科学的全国性、综合性群众学术团体,荟萃了一批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高级将领和军事理论专家。江泽民同志专门为中国军事科学学会题词,勉励大家为中国军事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以后,我军军事科学研究领域日益拓宽,一批军事科学骨干学科的研究工作得以全面展开和逐步深化,信息作战学、军事装备学、军事社会学、军事心理学、军事文化学等新学科迅速成长,填补了中国军事科学的许多空白。2001年2月,江泽民同志签署命令,颁布实施由军事科学院负责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条例》,从此我军有了第一部规范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法规。新的军事科学体系的形成,对于规范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合理配置科研资源,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产生了重要影响。由几代军事专家编纂完成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结束了中国没有军事百科全书的历史。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军事通史》,成为中国军事史学界的鸿篇巨制。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军事科学研究信息数据库联网,标志着军事科学研究方式和手段的历史性变革。
总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强调军事科研要把主要力量投入到研究重大现实问题的“主战场”
每当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重要历史时期和重大历史关头,江泽民同志总是站在时代发展和国际战略全局的高度,为军事科学研究指明方向,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当海湾战争把高技术局部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推上人类战争的历史舞台时,江泽民同志敏锐地指出:海湾战争的事实说明,随着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武器的打击精确度空前提高,作战的突然性、立体性、机动性、快速性和纵深打击的特点十分突出,拥有高技术优势的一方明显掌握着更多的战场主动权。他深刻地预见到未来我们将面临的是一场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研究找到了时代的“聚焦点”。1993年4月,他在视察军事科学院时指出,军事科学研究要与现代作战紧密结合,要与我军建设的现实紧密结合,要把主要力量投入到研究现实问题的“主战场”。
军事科学院遵照江泽民同志指示,组织精兵强将进行科研攻关,较快地写出一批探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特点和规律与战略战役指导的研究报告,提出了高技术战争的新概念,把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注意力引向这一重大现实课题。
1993年,军事科学院党委以江泽民同志关于军事科学研究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根据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军建设的实际,对军事科研方向和重点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坚持重要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以现实问题研究为主;坚持总结性研究与创造性超前研究相结合,以创造性超前研究为主;坚持一般性研究与宏观战略性系统研究相结合,以宏观系统研究为主的科研思路。江泽民同志听到有关汇报后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军事科学研究不仅要搞些启蒙式、普及式的知识研究;更要注重高层次、深层次知识的研究,切实提高我军干部的知识水平和全面素质”。强调在军事科研中要注意把握重点,着重研究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探索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立足我军现有装备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特别要加强研究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作战方法;研究我军建设和改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寻求解决新形势下的矛盾和问题的思路、办法。只有这样,军事科研才能更好地为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服务。
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军事科学院在科研选题、科研力量的调配使用和科研经费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向现实课题的“主战场”倾斜。在科研工作中,注意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将不同专业方向的专家组合起来,进行集体攻关;打破各科研单位之间研究资料的限制,实行资源共享;派专家学者深入全军部队、院校讲授现代军事理论知识,传播最新科研成果,促使科研成果向战斗力转化。据不完全统计,仅1995年以来,军事科学院先后组织1200多人次深入到部队、院校进行调研考察,为100多个单位讲课,提供咨询服务。
1998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军事科学院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是抓好两大课题的研究。一是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仗怎么打的问题,二是研究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怎么治的问题”,“军事科学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多出高质量的成果,为军委总部决策当好参谋”。
遵照江泽民同志的指示,军事科学院党委进一步调整科研方向和重点,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进行系统筹划和顶层设计,把主要科研力量用于军委、总部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1993年以来,军事科学院完成各种研究任务2300多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国家期刊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等国家级奖励26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全军军事科研成果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等军队级奖励80多项,还有237项成果获军事科学院科研成果奖,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高度重视军事理论的发展创新,要求以军事理论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面对蓬勃兴起的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江泽民同志始终把创新和发展军事理论作为军事科研的生命,高度重视,反复强调。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向全军将士发出了创新和发展军事理论的伟大号召。他多次勉励科研人员:紧密结合世界军事发展和我军建设实践,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我们的军事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他反复叮嘱军事科学院的领导,要热情鼓励学术争鸣。学术争鸣要与人为善,以理服人;要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认识新事物,揭示新规律,丰富和发展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的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江泽民同志联系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对军事领域的创新作了生动而又精辟的阐释:军事领域是对抗和竞争最为激烈,因而也必然是创造多于模仿、创新最为迅速的领域;创新也是军队进步的灵魂,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难以立于不败之地。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江泽民同志敏锐地意识到这场战争所带有的新特点正预示着战争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他全程参加了由军事科学院具体承办的海湾战争研讨会,认真听取专家们的发言,不时地作记录,提出问题,与专家们共同研究探讨世界军事的发展趋势,研究探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军事科学院的许多科研人员还记得,1998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接见军科师以上领导干部时明确指出:“在学习和研究中,要着重注意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根据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研究现代条件下如何发挥人民战争威力的问题,创造性地发挥我们的传统优势;二是根据我军武器装备的实际,立足现有武器装备,着眼可能发展,从军事理论、作战思想、指挥艺术和作战样式、手段等方面综合寻求克敌制胜之道。归结起来就是要围绕如何扬长避短进行学习和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未来作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些讲话不仅为军事理论的创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军事理论研究的主攻目标,而且揭示了军事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途径。
江泽民同志的希望和重托,激励着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在军事科研的寂静战场上探索创新。他们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潜心攻关,有力地推动了我军军事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相继推出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运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新论”、“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军队建设的理论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世纪军队建设”、“世界新军事革命研究”等一批重要研究成果。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也取得新的突破,一批科研成果受到军委总部的肯定和部队好评。基础理论研究稳步前进,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学科体系框架。军事法规研究继续拓展,编修了一批重要的条令、条例等军事法规。军事历史研究、外国军事研究和军事学综合研究不断深入,相继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抗美援朝战争史》、《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及其增补卷等一批有份量的重大成果。
江泽民同志极其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对军事科学研究的影响。他多次指出:进行重大决策,光有定性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科学的定量分析。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和指挥自动化研究不断发展,科研人员采取作战模拟、数学模型、交互式分布系统、信息处理及互联网络系统等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开展不同层次、不同专题的模拟训练、模拟对抗等技术攻关,基本实现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科研信息资料主干网、光缆信息网已成为重要的科研手段。先后建成了多个军事文献、外军情况和军战史等综合数据库,军事科研的手段和方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江泽民同志的英明领导下,我军军事科研事业创造了辉煌的成绩,也必将迎来硕果累累的明天。
(来源:新华网,作者:陈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包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