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2月23日 星期一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中新百货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足球的十年资本曲线

2004年02月23日 17:26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国足球的十年资本曲线

  “体育与教育、文化、传媒都属于上层建筑。在中国,政府意志而不是经济基础对体育的影响更大,因而上层建筑不能全盘、只能部分产业化……”——中体产业董事长魏纪中

  产权关系不清晰,资产受管制,不能通过合约自由平等地确定权利和义务,市场竞争讯号扭曲,不能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而竞争秩序不健全,假球、黑哨难以避免,最后变成了黑和黑的竞争……”——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卫东

  “实际上,政府官员不承认足球是产业,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老百姓喜欢什么就支持什么,自己又不出钱,却让那些国家垄断的行业搞……”——前广州太阳神俱乐部总经理刘孝五

  本刊记者/李剑敏

  1992年6月,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红山口”召开会议,这是一次对中国足球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确定中国足球进行职业化改革的方向,并决定在1993年进行试点,1994年正式推出甲A联赛。

  但此后甲A十年,一直到中超元年,中国足球却屡屡与暗箱操作、泡沫、经济危机、不良资产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卫东对本刊说:“中国足协原想毕其功于一役,既通过足球产业化获取利润又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现在两者都没有实现。”

  足球进化论:

  广告、交换工具、资本符号

  甲A十年,足球俱乐部一直是多种所有制共存,包括:代表政府意志的国有(垄断)资产,和政府关系密切的民营企业,以及几乎不能从政府那里换取任何好处的民间资本。

  罗卫东说,资本进入甲A的动机和形式各异,至今形成了三次不同的发展历程。

  1994年初到1997年是产品经济(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产业或金融资本进入,看中的是足球给企业自身带来的广告效应。

  1998年到甲A后期是商品经济(以交换为主要特征),足球成了交换的工具,可以从地方政府手中获取税收优惠、土地批租、上市额度等一系列好处。这也是一些俱乐部老板虽然明知在中国玩足球挣不了钱,但仍前赴后继进军足球圈的主要动力。

  而目前是“符号经济”,如大连实德徐明与广东健力宝张海的资本运作,是以足球为传媒和载体,却经营足球之外的产业。

  “由于嗅觉灵敏,敢于吃螃蟹”,甲A早期投资俱乐部的以民企为主,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实力参差不齐,但几乎都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新兴企业,比如广州一度知名的民营企业——太阳神。

  前广州太阳神俱乐部总经理刘孝五回忆,当时,俱乐部每年一般投入一两百万,第一年他们投入460万,打到了联赛亚军。但太阳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席怀汉新认为很值,因为球队的存在,让太阳神公司省了几千万元的广告费,效果可能更好。

  刘孝五说,那是广东足球的鼎盛期,广东的5家民营企业拥有5支甲级球队,所谓“甲五风云”(1996年,广东足坛拥有宏远、太阳神、松日和深圳平安4支甲A球队,还有佛山队在甲B打拼)。

  但没过几年,广东足球就呈现颓势,刘孝五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市场不公平竞争,大量国企进入后烧钱不心疼,抬高了足球的门槛,直线上升的俱乐部投入让广东民营企业难以承受。

  《足球》报一项调查显示:足球职业化初期,企业花几百万元就能打理一支球队,到甲A末期,俱乐部的投入少则五六千万元,多则上亿元。上海中远进入甲A3年,投入五六亿元;云南红塔6年砸了六七亿元,健力宝2003年一年就投入1.3亿元……

  广东球队要么降级、要么散伙、要么转让,不复昔日盛况,成为民企玩不起足球的典型。

  1997年,民营企业深圳金鹏企业集团董事长利焕南痛感足坛环境恶劣,抽身而退,将球队售与云南红塔,这是甲A以来出现的第一次俱乐部转让。

  此后,更引发大批国企杀入。在足球泡沫的嘘声四起中,甲A也过渡到了“符号经济”阶段,以徐明、张海为代表的足球“寡头”趁机扩张,进行资本运作,炒作概念成为最有效的套现手段。

  资本与权力互搏

  2003年12月2日,中国足协副主席杨一民在总结十年甲A时说,十年中共出现127支甲级俱乐部球队,其中俱乐部32次转让,降级后7家俱乐部解散,球队55次更名。资本如过江之鲫进出甲A,在与权力的搏杀中消长和扩张。能否从中突围、进而谋求控制,目前还难以看清。

  对此,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卫东认为,甲A十年由于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不同产权特性的资本按照不同的游戏规则运作,形成了复杂的运营机制,足球市场出现“混沌”,基本处于无序或秩序的边缘。

  中国足球资产质量欠佳,表现在硬件和软件上,而硬件并不是主因,最关键还是人力资本、制度环境和竞争规则这些软件的不如人意。

  “政治和经济结合,官员和企业家合谋,足球被赋予政治任务,领导要政绩,俱乐部要成绩。”罗卫东说,因此从球员、教练、俱乐部到足协,压力都很大,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市场竞争。

  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纪中介绍说,欧洲俱乐部都是私人所有,委托有经验的人管理,必然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

  在中国,国有企业投资的俱乐部,其总经理与其他政府机关职员一样,都属于组织任命。这些俱乐部老板自然具有政治和市场双重取向,但最终要服务于前者——只有出政绩,他们的权力和级别才能保持甚至升迁。

  辽足俱乐部总经理张曙光表示,政绩的最直接体现就是俱乐部成绩,为了取胜,国有企业的投入往往可以不计成本,因此出现了球队为取得好名次,以惊人的价格供养球员——1994年,甲A球员年平均收入在5~6万之间,约是中国工薪阶层的5~8倍,现在甲A球员的收入是工薪阶层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这是中国职业足球的瘟疫,瘟疫的温床实际上是来自国有企业。”原沈阳海狮俱乐部总经理章健说。

  这就造成了国有企业乐于做“前台老板”,更大的“后台老板”是那些热衷于足球的省市领导。一位国企足球俱乐部的总经理说,俱乐部几乎没有自身说话的权力,无论换教练、找外援、球员转会、俱乐部股份重组或转让,都依赖于当地的政府行为,违背了足球市场的经济规律。

  在这样的初衷下,人们看到山东电力集团注资鲁能、上海市政府出面改制申花、辽宁省政府阻扰辽足搬迁到北京……一幕幕非经济手段在甲A屡见不鲜。

  民营企业则以市场取向为主,摆在第一位的是消费者的权益,而不是上司的意志。即便民企投资足球动机复杂,但毕竟与国企不同,因其必须自负盈亏。罗卫东说,如果由民间资本根据资源竞争的原则,进行单一规则的竞赛,就会演进出一套秩序。

  产权混乱的另一方面,体现在俱乐部与中国足协的关系上。广州体育学院教授谭建湘认为,甲A产权关系混乱,俱乐部出钱出力产生的联赛,却不拥有所有权(所有权事实上由足协掌握),当然也就没有管理权和经营权,而中国足协由于组成机制的制约,难以从根本上代表和维护俱乐部的利益。

  在国外职业体育运动中,联赛所有权十分明确,属于参赛俱乐部自己组成的专门机构,如英超、NBA联赛;也有属于项目协会领导下,由俱乐部和有关人士组成的联盟的。虽然形式不同,但大多能代表属下俱乐部的整体利益,既行使管理俱乐部的权利,行为又受到俱乐部的监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俱乐部总经理表示,以俱乐部目前的力量,无法监管足球市场,也无法把握足协这样的机构,无力真正规范足球产业的竞争。

  未成产业何谈收益

  十年流入甲A的资本虽然将近60亿,但估算其总收入,却不超过10亿(《足球》报1月12日报道),甲A成了名副其实的“烧钱机器”。

  因此,当本刊在调查甲A十年的投入产出比时,绝大多数俱乐部老板都含糊其词,语焉不详。

  辽足俱乐部总经理张曙光直言,甲A十年没有一家俱乐部能靠自身挣钱。像辽足这样的股份制俱乐部,之所以还能坚持下来,主要是靠球员转会的收入和股东的投入。张曙光透露说,即使一些大俱乐部,收入也只能满足全年支出的15%到20%。

  目前,中国足球俱乐部所谓盈利,往往靠的是关联交易——根据需要由母体公司直接给俱乐部划拨资金,或由关联股东买下俱乐部广告权益。

  在欧洲,足球俱乐部的收入基本是“三三三”制,即电视转播权、门票和产品开发。而在中国,这三大块却微不足道。

  此外,欧洲俱乐部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就是足球博彩。中国虽然也发行足球彩票,但猜的是欧洲联赛,而不是自己的中超和中甲。即便如此,广州足彩销售一星期仍然最高可以达到3亿。

  电视转播权收入的缺失也为俱乐部所诟病。中国足协名义上拥有甲A的电视转播权,但实际上却被中央电视台享有——央视一年出价不高,双方因此一直在吵架;直到去年,上海文广集团才以3年2.25亿元的高价买下中超前3年的电视转播权。

  欧洲俱乐部的电视转播权有三块:新闻报道权(使用画面在3分钟内无需购买);赛事集锦权,超过15分钟需购买;还有比赛的现场直播权,它自然更不是球迷可以免费享用的“午餐”。

  足球直播的电视收费尽管诱人,在中国还不是现实。假设中超一场球有1000万户家庭收看,每户收一元钱,就达到1000万元;而中超12支球队,每队一个赛季打22场比赛,共264场,电视转播的收入就将达到26.4亿。如此巨大的蛋糕,足球俱乐部即使分到零头,也能极大缓解他们的财政压力。

  目前的情况是,俱乐部在收入上捉襟见肘,支出却年年攀升。支出最大项是球员和教练的工资和奖金。辽足俱乐部总经理张曙光透露,甲A球员的收入差距可能超过100倍,一些主教练收入比欧洲同行还高。

  “在中国足球形成真正的产业和市场前,谈论资本的投资和收益,没有任何意义。”中体产业董事长魏纪中说。

 
编辑:陆海心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