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伽利略计划”联合执行体的官员和专家日前专程来京,与中国方面就“伽利略计划”合作的技术细节进行磋商。上周,欧盟代表与中国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的官员在位于北京的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进行了两天半的谈判。
中方谈判代表之一、国家遥感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加洪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到底怎样参加‘伽利略计划’,如何和欧盟合作,又能从庞大的‘伽利略计划’中拿回多少项目?这一切已初见分晓。”
去年10月30日,在中欧首脑第六次高峰会议期间,欧洲共同体15个成员国依次与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洲共同体及其成员国关于民用全球卫星导航(伽利略计划)合作协议”———这被专家称为中欧“伽利略计划”合作的政治协议。“伽利略计划”是中欧双方最大的科技合作项目,因此一直备受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关注。这次谈判就是落实政治协议的第一次技术性谈判,而非正式的谈判已经在北京和欧洲之间反复开展了几轮。
“我们事前提供了一份很长的清单,列出了中国参与‘伽利略计划’所能够做的事情,以及希望做的事情。”参与中欧之间技术性谈判的高级工程师李加洪说,“这份清单会和欧洲方面的计划有出入,但是在谈判中双方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推进双方的合作。”
“伽利略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到2008年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无线导航系统———称为伽利略系统。该系统将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民用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由30颗中轨道卫星组成,可直接为用户提供误差不超过10米的全球定位服务。已开始实施的“伽利略计划”将打破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独霸天下的局面,竞争的格局将会给用户带来许多好处。
中国参加“伽利略计划”到底要投入多少钱?“伽利略计划”总共投资约33亿欧元,按照中国和欧盟15个国家以平等地位参与合作的原则,中国将出资两亿欧元左右。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中国的这两亿欧元如何支付,以现金还是实物方式支付?国家遥感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加洪说,“双方已经商定,中方首期支付500万欧元现金,至于建设阶段的其他费用,现金和实物方式都有。”
对于中国而言,尽可能多地争取承担“伽利略计划”的建设项目,将会大大受益。一方面部分资金会返回国内,更重要的是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可以使中国的航天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们要尽快实质性地加入‘伽利略计划’,越快越好,”李加洪说,“这样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建设项目。”由于“伽利略计划”早已正式启动,而中国是后期进入,所以争取伽利略系统的卫星的制造、发射等重要任务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中国仍在努力。
中国参加“伽利略计划”,关键还要有更多的人参与到项目中去。目前,中国的参与人员正在到位。“伽利略计划”联合执行体是承担此次计划的总负责机构,中方将有人参与这个机构的管理层,并享有20%的选举权;另外,中方的技术人员也将作为“伽利略计划”联合执行体的正式员工到布鲁塞尔工作;再有,“伽利略计划”将以公司化方式运作,中国方面正在筹备成立一家卫星导航公司。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参与‘伽利略计划’的人越多,参与越全面,受益越多。”李加洪表示。
加入“伽利略计划”,也会让普通的中国人受益。一旦伽利略系统在2008年成功应用,它的定位系统会更加精确,会更为广泛地运用在老百姓身上。例如,手表上就可以安装全球定位系统,它可以帮助迷失的老人找到回家的路,也可用于野外的搜索营救等等。
-相关链接:卫星定位系统知多少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自问世以来,已为公路、铁路、空中和海上的交通运输工具提供精确的导航定位服务,同时在军事应用方面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目前卫星定位系统主要有美国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等系统。
GPS是美国军方1973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空间技术,被称为继人类登月和研制航天飞机之后的又一重大航天科技成就。该系统主要由绕地球运行的24颗卫星组成,为军民两用系统,向全球免费开放。但美国对自己提供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则是低精度信号。
俄罗斯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NASS由24颗卫星组成,目的在于为空中、海上以及陆上太空的目标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主要用于守卫俄罗斯的军事秘密以及保卫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是世界上笫一个完全向民用开放的全球性卫星定位系统,由30颗轨道卫星组成,将于2008年投入商业运行。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2000年、2003年发射的3颗“北斗”卫星组成,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是一个区域性的定位系统,可满足当前我国陆、海、空运输导航定位的需求。但缺点是不能覆盖两极地区,用户数量受一定限制。(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记者张东操实习生冯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