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二十日向媒体提供的资料首次系统地归纳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特点,主要包括“三垂一远”模式、国际上首创轨道舱留轨应用等十一个方面。
二十日此间举行的中国二00三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被授予首次增设、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奖励办提供的资料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国家重点工程,工程具有十一大特点:
——以系统化、协调高效、兼顾后续发展为原则进行工程顶层设计,保证了工程研制和试验的成功率。
——首次实现火箭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制导和导航系统重构、箭载及船载计算机容错、故障隔离等,将火箭可靠性从零点九二提高到零点九七,飞船可靠性达到零点九七,在此基础上采取逃逸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航天员手动制动返回等安全措施,使航天员安全性达到零点九九七。
——突破空间人类生存与工作的环境控制、再入升力控制、飞船返回的气动和防热、微重力下汽液分离推进剂贮箱等重大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三舱结构载人飞船,在国际上首创轨道舱留轨应用。“神舟”飞船体积、留轨利用和有效载荷等效益均超过俄罗斯“联盟”飞船。
——首次研制出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八吨的载人运载火箭,突破惯性平台、箭载计算机、伺服机构及速率陀螺综合利用的冗余技术,解决了逃逸飞行器复杂外形的气动特性等关键技术。
——解决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和远距离测试发射的关键技术难题。
——建立以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为核心的飞行控制体系,突破飞行控制计划生成和自动执行、中心计算机动态备份、精密轨道控制计算等关键技术。
——设计出满足十大约束条件的飞行轨道,使飞船每天均有返回主着陆场的机会。
——通过采取保证关键弧段高覆盖率,程控、遥控和手控三种控制方法匹配使用等多种技术,在确保飞行高可靠、高安全条件下,完成世界上最低覆盖率的载人航天飞行试验。
——独立自主培养出首批优秀航天员,突破以拟人代谢装置考核载人环境的核心技术,跨越动物实验阶段,缩短了研制试验周期。
——首次建立可支持不同有效载荷在空间运行、实验的公用系统。
——采用卫星定位等多种先进示位手段,建立能及时搜救航天员的陆海空搜救体系。
航天专家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上述特点,为中国载人航天后续发展积累经验并奠定基础,将极大地提高中国航天的整体实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