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二月十六日电 题:职业乞丐骚动城市之痒
中新社记者 柳俊武
刚刚过去的情人节,除了给情侣们留下浪漫、温馨抑或哀伤的记忆外,还有一支支强行塞到面前蔫头耷脑的玫瑰。穿过法规的空隙地带,一双双脏乎乎的“职业乞丐”之手,正在撩拨着中国城市之痒。
一项调查表明,天津市区内流浪乞讨人员数量目前已接近三千,并有继续增长态势。其中,真正意义上的乞丐不到三成。以往的“强制收容”去年变成“自愿受助”后,民政部门对并不自愿受助的“职业乞丐”们却显得无可奈何。
在人流如潮的人行天桥,在车流缓行的十字街头,总会有仨仨俩俩的乞丐,或是背着婴儿的中老年妇女,或是六、七岁的小孩,向你伸出脏兮兮的手,纠缠着向你讨钱。
天津市民政局有关人士称,如今的乞丐分为两种,一是确因生活无着、基本生存权无法保障的流浪乞讨人员;二是以乞讨为表象骗取钱财的职业化行为。“生活无着”已不能简单地用来概括这个复杂群体的特征了。
二00三年八月一日,中国废止了《收容遣送管理办法》,实施了新的“救助办法”。这就从客观上肯定了流浪乞讨行为的合法性,既体现了国家政府执政的“人性化”理念,也显示出公众舆论的宽容和怜悯。但是,“职业乞丐”的出现却给新《办法》蒙上了一层阴影。
天津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主任冯育梅说,去年八月以来,天津所谓的流浪乞讨人员从原先的几百人激增至近三千人。当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对这些人进行劝导救助时,多被拒绝,理由竟是“你们别耽误我赚钱”。
调查显示,目前天津主要路口聚集的“职业乞丐”多来自江苏、河南、安徽、山东、甘肃、河北等地农村或贫困地区,以河南、山东农村的乞讨者居多。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赶来“淘金”的。据说,当地曾流传“外出乞讨三年,给个县长都不干”、“五万元不算数,十万元刚起步,盖楼刚露脸,二十万称小富”等顺口溜。进城后,他们平时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白天,由妇女带着小孩外出乞讨,男人则留守家中,而周围的邻居也都是原籍的乡亲,互相帮衬照应。
据有的“乞丐”自述,他们村里近一半人都“弃农经乞”,以此为生。平时日收入在三十元至六十元左右,每逢节假日,收入比平时还要高二至四倍。还有一些特殊的“乞丐”,被称之为乞丐中的“极品”,他们租住高档宾馆,衣着华丽,会简单外语,编造谎言专门向外国人伸手要钱,每日收入上千,相当可观。
民政部门及天津救助管理站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区分是否需救助对象,就是进行劝导,如果愿意接受救助的便是真正的需救助对象,反之则不是。这个方法虽然比较麻烦,但可分清“良莠”。
天津社会科学院阎金明教授建议,对于一些以欺诈方式骗取钱财的所谓流浪乞讨人员,在新的救助《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应如何处理,需在现有立法基础上再制定一个关于界定流浪乞讨人员身份的补充规定,同时应明确此类职业敛财、欺诈的非法性,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扭转局面,止住这一城市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