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声(中国青年报)
今天(编者注:2月12日),由北京市人事局主办的“2004年北京地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毕业生双选会”在北京农展馆举行,这是春节后北京第一场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北京市人事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处长赵玉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次双选会有国有、外资企业298家,共提供7926个岗位。上午已有2.8万名大学生到场参会。”据悉,双选会需求专业涉及170个,其中机电类占总需求的14%、汽车工程类占9.9%、计算机类占7.2%、管理类占6.7%、营销类占6.1%、财会类占4.5%、其他专业占51.6%。
上午10∶30,记者(编者注:中国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农展馆广场南边,等待进场的大学生们秩序井然地排起了3条长队,每支队伍逶迤约400多米长。而广场北边,不少从1号馆招聘会场出来的大学生纷纷席地而坐,“太累了,先歇歇脚吧”。他们擦拭着汗水,大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名校学子:在兴趣与专业间彷徨
北京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四年级的田笑微今天是第一次参加北大校园以外的招聘会。作为班里为数不多还在找工作的学生,小田坐在台阶上感叹:“在兴趣和专业之间,选择起来真是很痛苦!”
小田读的是名校的热门专业,班里有120名同学,大部分都出国或上研究生了,只有十几人选择直接就业,现在大都也基本找到了工作。她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希望换一个领域发展,去做市场营销。在今天的招聘会上,即使有北大响当当的招牌,小田仍无收获。现实让小田明白,即使是小公司也不愿意要一个“专业不对口”的名校生。
采访中,“专业对口”是目前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基本指标,大多数用人单位看到专业不对口的学生,就一口回绝。招聘会现场,赛特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招聘工作的王经理告诉记者:“我们一般不要专业不对口的学生。除非通过面试,感觉这个学生确实有潜力,我们会安排3至6个月的试用期给他,如果他不能胜任,我们还是不会录取。”
外地学生:热门专业难敌户籍门槛
第一次来北京参加招聘会的田笑雨,是哈尔滨商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虽然市场营销专业是北京用人单位需求的十大热门专业之一,但她却被“非北京户口”挡在门外。虽然需要市场营销专业的单位很多,但她的简历却没投出几份。因为不是北京生源,田笑雨只能与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等国企擦肩而过了。
北京某著名商业集团的人事主管告诉记者:“这是国家政策造成的,我们企业也想要外地优秀大学生。但是没有北京户口,各种保险上不了,配套的福利待遇也享受不到,我们怎么办?毕竟要对人家学生负责呀!”
海归学子:洋学历遭遇务实企业
本次招聘会一大亮点,就是用人单位对本、专科人才需求量大。据悉,本次双选会用人单位对本科学历毕业生的需求人数占总需求的59.4%,对大专及以下学历的需求占35.6%,而对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需求仅为5%。高学历热已是过眼烟云,原来处处受气的专科生今天似乎找到了一些扬眉吐气的感觉,而从海外回来的“洋”学生却在企业务实之风中碰壁。
一些用人企业,如北京惠利消防设备有限公司的招聘启事上,就专门注明了“大专”的字样。该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不同的职位对学历要求不同,注明专科生的,我们肯定不要海归、研究生来做。”
从加拿大学习国际贸易专业回国的林小姐在招聘会上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虽然有英语优势,但她的工作并不好找,一上午她的简历只投出去了两份。
“现在用人单位都在不断调整用人标准,用人更加务实了。一些海归学生、高学历的求职者心都比较高,经常跳槽。一些单位考虑到成本问题,就不太愿意考虑海归、高学历学生。”北京市人事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处长赵玉斌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