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水是新加坡的唐人街。为甚么叫“牛车水”?早年到新加坡闯世界的中国人,以为是一个载着大水桶的牛车。后来才知道,“新加坡缔造者”史丹福·莱佛士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规划不同种族居住社区的时候,把新加坡河西南岸的这块地方划归华人居住。因为没有自来水,要靠牛车运水供应,故名。“牛车水”,饱含着早期华人创业的艰辛,见证了新加坡的兴起,经历了时代的变迁。
节日的牛车水,披上了红彤彤、金灿灿的彩装。四百多个年货摊位摆满了五花八门的应节美食,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喜庆吉祥的挥春,更有东北的木耳、河北的红枣、宜兴的茶壶、北京的糖葫芦;各种中草药、滋补品,令人应接不暇。到牛车水逛年货市场,是新加坡人过春节的“必修课目”,也是一种享受。所以大街小巷,摩肩接踵,人潮鼎沸。
今年新加坡的春节比往年更加热闹。因为政府开禁,在牛车水燃放爆竹。三百万人的新加坡,竟然四十万人出动看鞭炮、赏烟花。在这火树银花不夜城,鞭炮劈雳啪啦,红色碎片纷飞,华人、马来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犹太人,不同种族的人们扶老携幼,万头攒动,企盼一洗过去一年沙士灾害的阴霾,找回一份欣慰,平添几多希望。
燃放爆竹,这千年的习俗在延续,其中蕴涵着一个民族独特的传统精神;燃放爆竹,是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形式,它展现了牛车水的活力,新加坡的精神。
新加坡的土生华人有着独特的节日习俗,其中糅合了多种南洋文化。初一的早晨,一家人要在一起喝龙眼红枣茶,穿娘惹服饰,吃阿查(娘惹辣腌菜)和团圆饭。对于传统,他们有着比一般华人更为深厚的眷恋。一般的家庭都要摆放富贵竹,庭院生机勃勃;敬奉祖先的桌子上一定要有用豆蔻和桔子切割的五个花朵,象征五谷丰登。
十九世纪中后期,国家内忧外患,人民水深火热,不少人远渡重洋,来到有饭吃、有工做的南洋谋生。人们凭着勇气,冒着巨大的风险创业。多数人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其中更有像余东旋那样的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也有人染上疾病,穷愁潦倒,甚至客死他乡。
但不管成功与失败,不管离家千里万里,始终魂牵梦绕的,是对爹娘的牵挂,对故土的思念,是“卷不去、拂还来”的乡情。看一看“原貌馆”里的“华人郡望图”,华人遍及十七、八个省市。往年,到了新春佳节,有的人就花一、二分钱去听古佬讲故事,或者去看“酬神戏”,沉浸在忠孝节义、大团圆的情节之中,借以解忧。
更多的时候是聚集在宗乡会馆。在那里,乡亲之间互致问候,可以得到家乡的信息;可以参加各种庆典,飮尽乡愁,纾解思乡之苦。遍布牛车水的各地会馆,被华人视为“海外的第二个家”,称为“保安堂”。
牛车水,南洋华人的家园,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家园,衷心祝愿在这个具有多元种族、宗敎和文化的土地上,各族和谐,永享春天。(来源:澳门日报 作者: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