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二月十日电 题:浙江政协“一号提案”求解“三农”问题
中新社记者 阮加文
尽管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十八年来稳坐全国省区头把交椅,但急于解决“三农”问题成为今日开幕的浙江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一号提案”并没有出乎人们的意料。这份由民革浙江省委会提交的议案显然无意为浙江农民已经享受的幸福时光大唱赞歌,而是在大量第一手调查材料和无数专家论证基础上,试图在更深层次上找出“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
二00三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五千四百三十一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收入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七点八,因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三点五个百分点而遥遥领先。但这丝毫不能掩盖一个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的经济大省所不可避免的种种困难。
由于浙江经济十年来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全社会总劳动力的比例达百分之三十四点五,而第一产业GDP比重仅为百分之八点八;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农民整体素质普遍不适应产业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矛盾也日益凸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引起的诸多不稳定,同样让人忧心如焚。
眼前的困难使“一号提案”备受瞩目。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冯明光作为该提案的主要发言人,在浙江农村深入调查中的所见所闻常常使他夜不能寐。他在解释提案背景时说:“浙江解决三农问题,要率先冲破体制瓶颈。”必须作出制度安排,保障农民拥有和城市人口平等的发展机会、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包括自由迁徙和自由居住的权利、平等接受基础教育权利与职业培训机会,平等就业竞争机会和享有劳动保护权利,享有居住或工作所在地区同等民主选举和被选举权利。
“一号提案”认为,“三农”问题是一个全局概念,对浙江而言,迫在眉睫的是要避免、克服那种一味追求发展而忽视协调的错误观念与做法,加紧探索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并寄希望于浙江农业能够形成像浙江工业产业那样的积聚力量,构建农业的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带,重新设计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新型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形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这种充满浙江特色的农业组织体系和经营机制。
冯明光教授坦承,“一号提案”的核心在于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鉴于浙江城镇和乡村经济极度不平衡的发展现状,建立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主要依赖于城市大工业向农村扩散和渗透,依赖于城市组团发展和农村的城市化互动,依赖于切实增加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