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心理学专家:媒体对禽流感的报道已赢得民众信任

2004年02月04日 16:10

  中新网2月4日电 据科学时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日前指出,禽流感疫情在中国部分地区发生以来,人们起初对媒体的报道存在某种程度的不信任感,但信任度不久即迅速恢复。

  张侃说,民众对媒体报道的这种不信任感的产生原因有二。一是在禽流感问题上,一些国家存在着瞒报现象,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另一方面,中国也曾有过因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当而造成负面影响,这也是造成人们产生潜在的不信任心理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些媒体平时传播的错误信息,严重损伤了媒体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媒体传递信息的权威性。“这些潜在的、隐含的损害,都会在关键时期表现出来。”

  现在随着媒体报道更加透明、及时和公开,张侃表示,人们的信任度迅速恢复。

  张研究员还注意到,当前的禽流感再次暴露了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在中国“太不普及”的堪忧现状。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禽流感的相关知识,一方面人们在接受这些信息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在一定人群中存在的担心、无措状况并没有很快消失。

  张侃说,科学知识的普及有赖于生产者(专家、政府、媒体、团体等)、传递者(媒体、民间渠道)和接受者三部分,而科学知识不普及集中在接受者身上表现出来。

  但是,“如果接受者没有科学知识的基础,没有科学精神、科学理念,要突然之间塞给他一个现实,他并不接受。”张侃说,“最后一个环节有些障碍,但也不能怪接受者,长期以来我们把这件事(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的普及)想得太简单了。”

  另外,关于传染病的命名,他建议,动物或以动物为主的传染病的学术名词的表达与人类疾病的表达应当考虑有明显的区别,以避免因为名词使用得非常接近而引起人们潜意识的误解。(记者:周元春)

 
编辑:金秋
相关专题:严密防控禽流感 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