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6日电 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今天将目光投向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发自上海的报道说,昔日的“小皇帝”如今已长大成人,事实证明,他们并非如当初人们所想像的那么不堪一击。
报道讲述了上海三位不同职业的年轻人的经历,说明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向社会后,如今已自立。报道说,中国于1979年推行一胎政策时,许多人担心这一代子女长大后吃不起苦,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危机。
但报道引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他们都长大为优秀一群,并没有人们想像中的糟。他们独立、有责任感,所受教育也比父母一代优秀。”
近来有不少报道批评新一代年轻人找工作挑剔,缺乏责任感。评论中免不了提到他们的娇气和傲气是由于他们皆为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
而孙云晓指出,条件越好的城市,年轻人有这种表现的情况越显著,这些性格弱点并非独生子女的特质。“即使没有独生子女,拥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也一样会出现这种问题,不同点只在于程度的差别。”
孙云晓指出,这批独生子女得到改革开放的宽容环境的滋养,所享受的物质条件也是空前的好。
由于深受国际交流的冲击,他们思想变得非常现代化,讲求独立、平等。也许他们较敢于维护自己的权利,令思想传统的、惯于委曲求全的老一辈人视之为以自我为中心。孙云晓说:“人们对独生子女是责备的多,理解的少。”
报道说,青少年研究中心于1996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报告,针对人们对独生子女的人格弱点的批评作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想强调:第一,这些弱点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第二,独生子女的人格弱点几乎都可以在教育上找到原因,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青研中心在报告中说:“因此,我们应该正视我们教育中的弱点,对这些弱点进行批判和改造,以使我国独生子女能在一个较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孙云晓建议多让这些孩子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到朋友家留宿,甚至到其他国家浸濡,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文化培养包容心和学习相处之道。他说:“我们的目的是为孩子创造更多与同年朋友相处的机会,因为再好的父母都不能取代朋友。”(黄绮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