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4日电 《瞭望》周刊近日载文写到,短短3年间,被市场公认为超级主力的南方证券陷入死地,这不是仅用违法违规经营、管理混乱就能解释清楚的。文章希望,让这一事件成为创建一种更公平透明的市场体制、更有效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更公平的政策交易规则的起点。
1992年12月21日南方证券成立,当时注册资本10亿元,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联合发起,其中资金关系最密切的是农业银行。
文章说,南方证券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证券业务和实业并重”的发展目标,搞了许多第三产业,尤其是房地产。现在,在深圳、广州、上海、沈阳、天津、武汉、南京等很多地方都有南方证券的大厦。仅此就占用了几十亿的资金,而当时南方证券的资本金只有10亿元。
其中,占用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把股民保证金当银行存款来使用。据公开数据测算,目前挪用客户保证金金额就达19.17亿元,而这被业内人士认为还只是其挪用的下限而已。
胆大还体现在自营业务上。根据这个负债表,截至2002年12月31日,南方证券在净资产22.94亿元的情况下,自营证券的规模达到了83.41亿元,远远大于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证券经营机构证券自营业务账户上持有的权益类证券按成本价计算的总金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或证券营运资金的80%。但南方证券做到了近370%,而且堂而皇之地展示出来,可谓胆气豪壮。
转折是在2001年。这年的2月25日,在剥离了大量不成功的实业投资之后,南方证券宣布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10亿增资扩股至34.5亿元,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为深圳市政府直属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
文章还称,此时“地雷”已经越埋越多,但南方证券并没有收手。改制不久,南方证券开始把市场重点放在委托理财业务上。这些委托理财普遍签的是“保本保底”协议,收益保底线在6.5%到12%。也就是说,一家委托理财规模在100亿元的券商,每年一上来就要欠6亿至12亿元。但中国券商普遍是靠“天”吃饭。市场向好,欣欣向荣;市场反转,就变成无法承受之重。
文章称,证券监管层得出的结论是:公司近期曾多次向股东单位通报风险情况并请求采取救助措施,但一直未能寻求到任何实质性的自救措施,目前依靠其自身的力量难以有效保护客户权益。为此,证监会与人民银行、深圳市政府加强了对南方证券的现场监管、组织了专项检查、多次责令公司整改,并督促其加大风险控制力度,同时调用紧急救助资金对其清算与支付给予了临时性支持。但由于问题严重,已经采取的这些措施仍不能解决问题,对南方证券实行行政接管是最为稳妥可行的方式。
文章最后指出,类似南方证券这种困境,过去也多次发生,国债期货“3·27”事件后是万国与申银的合并,君安事件后是国泰接收君安,因6大商业银行证券业务和中经开不良资产剥离而产生了银河证券……,如此景象重复发生,已经很难说只是南方证券一个机构的悲哀了。现在,惟一应该乐观的是,能否将坏事变好事,让南方证券接管事件,从此成为创建一种更公平透明的市场体制、更有效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更公平的政策交易规则的起点。(王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