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3日电 题:专家呼吁“公车改革”早日进行
作者:张海忠
“公车改革”迟迟不能进行,越来越引起了上至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下到一般老百姓的关注,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公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并盼望能尽快实施。然而时至今日,这一既利国、又利民的改革举措没有推开,需要认真分析研究,找出症结,以推进“公车改革”早日进行。
发挥有关部门和群众两个积极性推进“公车改革”
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任何一项改革要想进行并取得成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并积极参与,这是改革的前提;二是上级领导特别是决策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倡导是推动改革能否进行的关键。只有把两方面的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改革才能变为现实并取得成功。
广大群众对“公车改革”是热烈欢迎,衷心拥护,并希望早日进行,可谓人心所向。“最近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北京、上海、青岛等7城市普通居民电话调查显示,95%以上的公众赞成进行公务用车改革。”每年全国召开的人代会和政协会上,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公车改革”的问题,代表广大人民的意愿连续多年提出议案,反映人民的心声,要求尽快进行“公车改革”,由此看来,“公车改革”需加快步伐。
全国统一改革方案亟待出台
一项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这项改革的正式开始并进入到具体事实阶段,是改革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是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在现实社会里即便是某种改革有具体的方案,也不能保证其能够落实,像一些地方在“货币化分房”改革政策方面,到现在仍没有贯彻执行就是例证。
关于“公车改革”问题,中央早已提出了要求,如何把中央的要求变为实际行动,要靠有关部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总结试点单位的经验,形成一套包括制度拟定、目标模式、范围界限、步骤程序以及责任要求等比较严密的实施方案,以解决“公车改革”中必须明确的改什么、如何改、谁来改的问题。在这方面,至今既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出台,又没有具体实施的计划安排,更缺少一个进行“公车改革”的组织监督机构,这是难以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笔者呼吁,尽快出台“公车改革”方案,以适应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扭转“公车改革”落后于住房改革、医疗改革等多项改革的不利局面,并以政策导向来支持,褒奖主动进行“公车改革”试点单位和地位,给予高分和肯定,以促进改革进行。
特权、等级观念影响“公车改革”进行
由于中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这一历史原因,旧社会的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特别是封建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和“官本位”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也必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现行的“公车”制度就突出反映了旧社会的一些特征,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首先表现在,人一旦当上领导就必须无偿配车,这似乎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式。已成为一些干部自认为应该享受的待遇,是天经地义的权利,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于是在一些人身上就出现了“管其需要不需要,我在这个位置就必须给我车子坐”。像“不坐白不坐,坐了也白坐”非常流行。
其次,现行的“公车”已成为干部等级高低的象征,是其职务大小的标志,更是一些人显示身份的“名片”。一般情况下职务越高“官越大”坐的车越高档,而职务低者坐的车就差些。
一些领导对现在的公车使用制度推崇备至,一往情深,毫无改革之意,说穿了是不愿放弃这种能够显示身价的方式,这是阻碍“公车改革”的社会羁绊。
既得利益者不愿改是阻碍“公车改革”的根本原因
从根本上讲“公车改革”难以进行的原因,是由于既得利益者不想改,不愿改的缘故。要进行改革,就必然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将会减少或取消在现行“公车制度”下某些人的一些利益,特别是在“公车”使用上的特权将被严格限制,这对于他们来说不会心甘情愿。
中央提出“公车改革”已有多年,为什么到今只有为数极少的几个地区进行了一些试点,全国并没有普遍进行此项改革,仍然沿用原来的公车使用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现行“公车使用”制度,是一种以当官为前提条件的少数人无偿占有公众财产,满足个人享用的用车制度。这种制度作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最后一个堡垒,最后一块免费的“蛋糕”,极具吸引力。
其次,进行改革,缩小专车配置的范围和数量,势必对原来享受此种特权的一部分人失去专车的人带来一些不方便。这里所说的不方便特指为了私事,或者亲朋好友、家庭成员任意使用,随便使用方面将受到制约和限制,不会像现时使用车辆随便的很,这是既得利益者最难以接受的事情。
再则,现行“公车使用”制度对既得利益者只有益处而无坏处,这是他们难以舍弃的,不需花自己的一分钱,就能够占用高档车辆,并归自己随意使用,而个人不承担任何经济负担,这对谁来说都是“求之不得”难以放弃的好事,这可以说是“公车改革”难以进行的根本。
总之,影响“公车改革”进行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体制和制度的因素,又有社会思想的根源,不仅有客观的原因,而且也有主观的问题,针对这些原因和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为“公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促使其改革早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