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发行次级债助阵中国银行业改制 银监会拟定细则

2004年01月12日 14:54

  不到一个月,中国银监会与国务院为金融改革已经两开“药方”——发行次级债和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如果说后者属于“治本之策”,那么通过发债补充附属资本,则有利于改善银行资产状况和调整资产结构。

  业内专家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指出,在目前国力有限的情况下,帮助国有商业银行摆脱资本困境,不妨“中西医结合”。

  中国银行正在投资银行的帮助下策划发行次级债的消息已没有悬念,中国工商银行的次级债发行方案业已上报待批;还有多家中小股份制银行向中国银监会递交了次级债发行方案。中国银监会则表示,发行次级债的进一步说明将在一个月内大致确定。

  资本充足了?

  政府下决心动用外汇储备作为投资注入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被认为是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的破题之举。

  “资本充足率”是资本金与风险资产加权之比。按照“巴塞尔协议”规定,这个比率下限是8%。资本金包括核心资本和非核心资本(或称附属资本),其中核心资产主要包括实收资本、分配后利润留存等;附属资本包括银行资产拨备和准备金计提。

  中国的银行业风险除了资本充足率过低,更来自经营能力低下、不良贷款率过高和对不良贷款的拨备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风险。这里的“拨备”,一般指银行用于核销坏账所预留的资金,或流动性极强的资产,如国债。

  从理论上讲,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充足,重要前提是贷款拨备是否充足。按照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指引》,商业银行除了计提贷款余额1%作为一般性拨备,还要按照五级分类的结果,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评定每笔贷款可能损失的程度,并逐笔计提相应的专项拨备——正常类贷款为零,关注类贷款2%,次级类贷款20%,可疑类贷款50%,损失类贷款100%,其中次级类及可疑类的计提比例,准许银行按自身情况上下浮动20%。

  通常,一个稳健的银行拨备对贷款的覆盖率至少应在40%以上——简单理解,对每100元贷款,银行至少要有40元作为核销坏账的准备。

  按照建行2002年年报,截至当年末,建行风险资产加权是18565亿元。假设这笔风险资产全是贷款,要达到40%的拨备对贷款的覆盖率,建行需要7400多亿元的拨备资产。但当时建行拨备仅有350亿元,覆盖率仅13.4%,连569亿元损失类贷款都没能覆盖。这样,其资本充足率不过6.91%。

  按中国银行2002年年末风险资产加权23099亿元计算,要达到40%的拨备覆盖率,需要9200多亿元的拨备资产。但当时中行拨备覆盖率仅22.09%;其资本充足率达到8.15%,但其中核心资本率为7.85%。

  次级债的理由

  由此,要达到国际上市银行的水准,仅靠450亿美元(约合4000多亿元人民币)核心资本的注入,显然不够。

  据正在帮助一家国内商业银行策划发行次级债方案的投行专家介绍,按照国际惯例,银行的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的比例通常是1:3。“拥有相当规模的附属资本,表明银行资产构成的抗风险能力强。”准备金覆盖的比例反映了银行相应资产出现风险时的补偿能力,准备金拨备越低,金融机构的稳健度越差。

  发行次级债正是为了弥补两家银行拨备的不足。所谓“次级债”是指固定利率、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通过定向募集的债券。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该种债券收入不得用于弥补银行的日常经营损失,而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债务之后。

  据这位专家介绍,目前中国的银行的附属资本与核心资本失衡,银行抗风险能力较低。这样的银行上市很难获得海外投资者认可。“发行次级债的迫切性表现在两个方面:补充总量资本金,是调整核心资产和附属资产的结构。这是上市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2003年12月24日,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召集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部门总经理以及政府人士,专门座谈发行次级债问题。大家意见一致之处是:在次级债发行对象上,为了活跃市场,可以考虑把社保基金、住房公基金乃至个人投资者都包括进来。但这等于打破了次级债私募的形式,对发债主体的信息透明度有了相当高的要求。

  政策疑点

  关于投资者对次级债的风险评估,与会人士建议:允许次级债的协议转让,以增加流动性;允许发债银行保留债务赎回权利,以便于发债银行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合理安排资金用途。

  从发债人以及投资者风险角度考虑,有专家建议,次级债的期限结构应灵活安排。比如,考虑到利率走势的不确定性,可以在期限方面增加选择权安排,如10年期债务可以设计成两个5年对接,中间允许利率浮动。

  但是,在银监会关于将次级债务计入银行附属资本的文件中,只提“次级债务”而不提“次级债”或“次级债券”,并强调了私募发行。其初衷是想避开涉足公开市场可能带来的复杂协调,以尽快启动此项工作。业内人士分析,假如以“债券”定义公募发行,则意味着发行次级债就需要证监会、央行、发改委以及银监会等多头批准、多头监管,必然延长发债的时间。多头监管也很可能削弱银监会对次级债的控制力。

  不过,据内部人士称,银监会已经表示,有关次级债务发行中的问题,会在一个月内明确。(来源:财经时报作者:魏璇)

 
编辑:闻育旻

更多精彩经济新闻:中新财经
相关专题:《财经时报》精彩内容荟萃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