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五日电 题:大栅栏改造中的民间声音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听说自己所居住的大栅栏地区要改造了,许多老街坊们兴奋而担心。弓字胡同的张大爷甚至为此还整整一夜未眠,思考这次改造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
北京冬季的清晨,干涩而寒冷,习惯早起的张大爷通常会披着件衣服到院子里拿几块蜂窝煤回到平房里,将昨日已燃尽的炉火重新点燃,仅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很快便温暖起来。不过,张大爷清楚,自己必须时刻留意这些既能带来温暖亦可酿成灾祸的炉火,毕竟他所住的院子属“高危地区”,院子两侧私搭乱建严重,最要命的是胡同无比狭窄,甭提消防车即使自行车进出都困难。这里一旦发生火灾,所有人都无处逃生。
与火灾隐患共同困扰张大爷的是,大栅栏地区市政基础设施极为陈旧,许多院落至今仍在使用明清时代的方沟,自来水亦为低压区,电路电线严重老化,同时,这里亦是北京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在近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居住着六万多位居民,居民房屋全部是砖木结构,最老的房屋已有二百年的历史,在这样的地方居住和生活,不便和危险始终充斥着日常生活。
今年的某一天,在看到大栅栏地区将要改造的告示之后,张大爷同这里的很多居民一样,内心皆为之一振。虽然大栅栏地区是北京最古老的商业区,有着别处无法比及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但这里日益破败的居住环境却早已令很多老街坊们颇多微词。可是,大栅栏改造之后老住户的命运如何却亦被受街坊间关注,张大爷们的忧虑即在于此。
不过,在看过一次大栅栏改造方案展之后,张大爷的担心亦随之化为乌有,在这份官方公布的改造方案中,大栅栏地区的老街坊们将备异地定向安置,位于二环路广安门外莲花河东侧的莲花晴圆、永外沙子口的宣祥家园和西红门三处经济适用房目前都已开工建设,他们的新家将不再有诸多“先天不足”的困扰了。
曾领京师繁华之盛的大栅栏地区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在上几代人的眼中,这里一直是名店如云、行人如织、市声如潮。不过,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假冒伪劣商品横行且经营商品普遍雷同,大栅栏在北京人及外来游客心目中的地位正在逐渐降低,其世代积存的良好口碑正逐渐受到挑战,业已毁誉参半。
北京著名的老字号同仁堂就坐落在大栅栏的腹地。很多外乡人甚或外籍人士远道而来,在穿过这里狭而长的胡同和此起彼伏的降价商品的吆喝声,到达目的地时心情往往会打上折扣。而另一些慕名寻找诸如瑞蚨祥这些老字号的游客们,亦会在老字号的不远处诧异地看到KTV练歌房并听到里面传来的刺耳乐声。
在一些老字号商家看来,大栅栏的改造已势在必行,否则这里几百年积蓄的商业传统最终会消失殆尽。
按照官方的规划,大栅栏地区将在未来几年内被建成国粹商业区,由此将此处不和谐的音符剔除,并改变“假货天堂”的尴尬现状。
不久的将来,亦就是今年年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大栅栏改造工程将正式启动。很多人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他们的生活或生意将由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