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浙江公车改革悄然提速 力遏“车轮下的腐败”

2004年01月06日 09:36

  一直以来为各界关注的公车改革近来在浙江悄然提速。

  到今年1月1日,杭州市西湖区7个乡镇、6个街道的96辆公车全部改姓为“私”。

  就在同一天,义乌市取消了全市镇、街道的所有行政公务用车,对属下13个镇(街道)现有的100多辆公务用车通过公开拍卖形式进行处理,聘用的临时工驾驶员全被清退,列入正式编制的驾驶员实行转岗,对要求辞职的,一次性发给8万元补贴,再按实际工龄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的基本工资。

  此前,湖州市南浔经济开发区全面实行公务用车改革,取消公务用车,发放交通补贴实行限额包干。黄岩区也作出决定,在该区高桥街道实行公车改革试点。

  据悉,宁波已从一个开发区的车改探索中,正酝酿着更大范围的改革方案。

  有关人士称,启动公车改革,目的在于解决公车不公的问题,降低行政成本。“公车”指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用公款购买、用于公务活动的车辆,按机关单位干部级别和干部在编配备,目的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确保行政机关高效运行。然而经过几十年的车轮滚滚,公车数量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的数字。

  财政支出浪费、公车私用现象严重、以没车为借口拖延工作,被认为是长期公务用车造成的三大弊病。

  据了解,义乌13个镇、街道的149辆公车,2002年公务车费用约为1453万元,2003年仅上半年就达到977万元。而据杭州市西湖区统计,2001年,全区共有397辆公车,按每辆车各种费用年均6万元计,全年开支2300多万元。

  与此同时,超标配车、相互攀比以及维护费用昂贵、公车私用等现象被群众称之为“车轮下的腐败”。一些机关由于人多车少,个别领导干部甚至出现没车不办事的现象。

  据了解,杭州西湖区三墩镇是浙江“车改”的“吃螃蟹”者。2001年,三墩镇有48位公务员,其中班子成员就有10多人,但一共就6辆公务车。车辆的调度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各种规费、油费等加上司机的工资、福利,养车费用也不便宜,每年与“车轮”有关的费用高达70万元左右。而当时,6辆车中有4辆正面临更新问题,以更新一辆25万元费用计,又将是100万元!

  这时,有人提出了公车改革的思路———将公车折价售给个人,改姓“私”,同时所有公务员都拿相应车贴。这一思路获得了西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也赢得了三墩镇所有机关干部的赞同。

  就此,三墩镇6辆公车全部进行车改———车辆经专业部门进行价值评估后拍卖,所有机关干部都开始拿车贴。标准为,正职1200元,副职1000元,调研员500元,中层200元,机关干部100元。

  据介绍,车改最直接的好处是降低了行政费用支出。车改后,2002年,三墩镇车辆交通费与上一年相比,减少支出50余万元。据西湖区纪委测算,全区乡镇街道机关车辆交通费支出可平均下降26%。区纪委、监察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公车改革是从源头上堵住了公车私用和公车费用居高不下的现象。”

  据了解,浙江车改大多以“取消公车,代以补贴”的方式进行,对补贴标准,各地并没统一的标准。义乌市车改后,乡镇干部按月领取交通补贴,发放标准按照工作量和承担责任大小,分为每月2000元、1500元、800元、500元、300元共5个档次。湖州市南浔经济开发区根据职务、岗位和实际工作性质的不同,开发区工作人员分6档,每人每月领取200元至3200元不等的交通补贴;同时,车改后,开发区工作人员在湖州地区及到相邻的桐乡市、江苏吴江市出差,不再报销任何交通费,超出范围的报请同意后,按差旅费报销规定执行。

  据悉,针对担心车改后出现的新的腐败,西湖区纪委、监察局规定,领导干部不准到下属企事业单位借用车辆或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交通费用;对为节省交通费而延误工作造成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义乌市则出台了10条车改纪律,规定车改后,如果发现有擅自购置和变相配备公务用车或借用、无偿使用其他单位的公务用车,无偿向企事业单位及个私人员借用车辆或报销、索要租车费用等现象,将追究当事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记者 董碧水)

 
编辑:张明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