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过时的歧视性称谓?媒体称“民工”应退出历史舞台

2003年12月22日 08:56

  中新网12月22日电 “民工”在中国可谓是妇儒皆知的一个称谓,特指那些背井离乡进城做工的农民。他们身具农民的身份,但却又行使着工人的功能职责,因而被称作“农民工”,简称“民工”。今天的《中国青年报》刊出文章说,“民工”是没有法律依据、早已过时的歧视性称谓,如今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文章说,多少年来,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民工是衣冠不整、文化不高、素质低下、偷鸡摸狗而且只配在小品中出现,逗人一笑的被大都市的人贬为“江北佬”、“山东老乡”之流。哪怕进了城也得有一张打入另册的“暂住证”,有的甚至实行限制性工种歧视。这是人为制造的不公平!“民工”二字是没有法律依据、早已过时的歧视性称谓。

  作者以“民工”二字搜索劳动社会保障部“法律法规”文库,只见得三份文件,离得最近的一份是2000年2月13日下发,多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意见和通知,而且都是针对所谓农村“盲流”的文件,显然属于清理之列的“失效文件”。

  文章指出,自从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之后,无论企业性质如何一律称“合同工”,只不过有合同期长短的区别而已。在1994年颁布的国家《劳动法》中,从头至尾找不到“民工”这个字眼,只有相对于用人单位的“劳动者”这个概念。

  作者认为,“劳动者”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城乡的不带歧视性的中性概念。那我们为什么要一概用“民工”这个过时的歧视性称谓往他们头上套呢?文章诘问道,“民工”这个沉甸甸的称谓,现在是否真该到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孙金栋)

 
编辑:金秋

相关报道:曾培炎:清理农民工工资和建设工款取得初步成效 (2003-12-18 21:28:16)
          农民工工资累计拖欠逾千亿 工程款拖欠是主因 (2003-12-12 21:47:26)
          外报:中国展开岁末“追薪”行动保障农民工权益 (2003-12-11 09:35:48)
          温家宝总理过问的广东民工工资拖欠案得到解决 (2003-12-11 08:02:19)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