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9日电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12月17日发表了题为《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的政策说明书,说明书阐述了祖国大陆方面关于两岸“三通”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该说明书发表后引起各界关注与解读。
中央电视台的央视论坛节目近日邀请了中国社科院台湾问题研究所所长助理张冠华和副研究员王建明,对国台办为何发布两岸“三通”说明书进行了分析。以下为主要内容:
对于国台办为何在此时发表这份政策说明书时,中国社科院台湾问题研究所所长助理张冠华表示,在“三通”方面祖国大陆一直是在积极和务实地加以推动着,大家应该看到最近几年以来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和人员的迅速增多,两岸人民对三通的迫切性要求越来越增高,祖国大陆也适应于这个形势,在最近几年提出了一系列更具有善意和更加务实的一系列政策和主张,尤其是最近一两年以来,岛内呼吁三通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以后又面临着一个春节包机的问题,这个时候推出这个三通的政策说明书,更加完整地把祖国大陆在“三通”方面的一些政策或者立场,向大家做一个交代。
台研所副研究员王建明对此表示,在这个时候大陆公布两岸“三通”面方面的政策说明书,主要是考虑到两岸民众交流交往的需要,考虑到台湾工商界极其迫切的希望最快实现“三通”,来解决他们在企业经营方面面临的困难,如果再推迟“三通”,那么他们的发展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和竞争压力。
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积极务实
这份政策说明书强调的两个关键字,一个是“民”——人民,另外一个就是“务实”,对于为什么在这次的政策说明书中要强调这两个因素时,张冠华表示,实际上这个标题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积极务实地推动三通,这就准确地表达了这个政策说明书最大的特点。
张冠华进一步指出,以民为本,为民谋利,这个实际上是我们自1979年全国人常委会发布《告台湾人民同胞书》以来,我们一直也是这样做的,确实是为两岸民众的福祉出发,为了两岸增加交流,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一直在尝试这个“三通”。但是这次的这八个字把它高度地提炼概括出来,我想这本身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结果。
张冠华表示,从积极务实来看,这四个字是最大的反映了这份政策说明书的特点,积极——在最近一两年来,大陆首次把这一系列的“三通”方面务实的一些政策把它提出来,然后进行一下高度的概括和总结,而且里面还有一些新意在这里面,这本身就是在大陆推动两岸三通方面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务实方面,我们看到里面很多提法,比如说让“三通”问题回归到经济遗体,采取简单易行的方式,通过民间协商,通过其他的一些简便易行的问题,让两岸“三通”尽快通起来,早早造福于两岸民众。这就是最大的特点。
王建明对此解读说,其实我们从宏观上看,从历史上去观察,才能发现它的重大意义所在,大家知道在两岸往来中,在两岸“三通”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就说从实际出发,从两岸关系的现实出发,把政治摆在一边,从民族利益着想,所以在这种基础上推动两岸三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这个政策说明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弹性,柔性,灵活、务实,这几个特征充分显示出来。
王建明进一步指出说,按理说“三通”问题根本上是一个经济的问题,但其中有一些“直航”确实牵涉到一些行政管辖权的问题。
他指出,在过去,如果要是在两岸关系比较正常的情况下,过去应该说有两岸已经存在的一些沟通管道,比如说像海协会和台湾的海基会那么来进行沟通,这两个会的沟通过去有许多成功的经历,当时有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就是“九二共识”,就是双方都承认是“一个中国”,在这个基础上有这么一个政治的基础,才有两会这个管道才能进行,但是后来形势发生变化了,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以后民进党上台以后否认“九二共识”,又提出“一边一国”,使两会既有的联系渠道中断,没有一个政治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三通”又显得这么迫切,又是两岸民众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提出,把这个政治分歧先搁一边。因为这是一个递增的关系,就是说“三通”是一个经济议题,那么经济议题就不是政治问题,不一定通过政治的途径来谈判,像“一个中国”问题的这种分歧就可以不在这里面涉及,然后双方就可以通过民间的渠道,来进行更加务实地进行谈判,尽快地通起来。
王建明进一步补充说,之所以要用民间协商来解决,正是大陆从务实出发的一个基本做法,因为大家知道岛内“台独”势力还在不断地搞一些危及两岸关系的举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两岸官方是无法接触的,“三通”又涉及到很多的技术政策性问题,两岸官方不能做,但是民间又有这种需要,那怎么办我们从务实出发,两岸的民间企业和相关的组织解决这个问题就比较好解决。
两岸贸易问题与“三通”之间的关系
张冠华在具体谈到两岸贸易问题与“三通”之间的关系时指出,海峡两岸双方已成为重要经贸伙伴,而且两岸每年来往的人员也超过300万人次,如此大的经济和人员的网络,两岸“三通”还没有直接实现,还要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进行,这确实让两岸民众,特别是台湾的民众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他举例说,可以算一笔账,根据估算,如果两岸要是“直航”的话,光飞机票一项,每年可以节省的金额就是250亿元新台币,合人民币大概是60亿元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还有加上时间,平均每个人从第三地绕道这个过程中,要多花3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按照台湾最低的劳工成本,一个劳工成本是600元新台币1小时,一个最低的劳工,再加上300万的人次,时间成本所花的经费也大概是在50亿元新台币左右,合计1年损失小时量是900万个小时将近1000年的时间,所以两岸之间付出这个直接成本是非常大的。
王建明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指出,目前就造成这种状况,特别是对航运界、企业界来说,影响很大他们生存发展面临很大的威胁,目前的台湾航空公司经营非常惨淡,很多航空公司必须出卖飞机,损失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发表两岸“三通”政策说明书对台湾企业界、对两岸人民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
岛内的“台独”势力出台种种限制政策限制两岸“三通”能否阻挡住“三通”的趋势
张冠华指出,虽然两岸的资金往来,或者人员往来没有阻挡住,但是在这个形式上还是制造了很多的障碍。
他指出,海峡两岸也有一些在直航方面有一些新的尝试,比如说1997年有一个试点直航,就是福建沿海的一些港口,跟台湾的一个从高雄港的航运中心有一些权益人可以在这里面直接航行,还有就是说,现在两岸三地,包括香港和澳门,也有一些航空公司开了一机到底,这比过去在间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便利,但是绕来绕去还是在间接的范围之内,而且我们所说的台湾的“小三通”,即福建沿海跟金门、马祖之间的通航,还有一些试点直航,这都是一些局部的,根本没有办法满足两岸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需要,按照台湾当局的阻碍,使两岸民众确实付出了非常巨大的成本,使两岸经贸关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岛内经济十分不利。
王建明对此则指出,“三通”既然有这么多得好处,对它经济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台湾当局会阻挠呢,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那么我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台湾当局把“三通”不是从人民利益出发,“三通”是岛内人民期望的,工商界人士期望的,也是一个尊重民意,它并没有尊重这个民意,打“三通”牌,想把“三通”作为一个政治筹码来运用,不是从人民利益出发,不是从工商界利益出发,完全是政策操作,最近以来台湾当局又提出很多两岸“三通”直航方面的报告,货运便捷化措施,都是从打“选举牌”的考虑出发,这么做的结果呢,对经济不利,对人民不利。
对于岛内出现的“如果实现‘三通’后会不会威胁到台湾的安全”的说法
张冠华指出,军事“安全”问题不在于“三通”不“三通”,大陆对台的动武条件应该是很清楚的,是针对“台独”势力的,你如果不存在“台独”问题的话就不存在动武的问题,即使是如果两岸不“三通”,如果台湾要是走上极端,要走上“台独”的话,武力问题也是避免不了的。这个政策说明书里面也提出来了,两岸通过平等协商的问题,就目前两岸关心的一些安全问题可以通过一些协商,可以在技术上加一些处理,充分照顾到各方面利益,可以说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合情合理的。
此外他也指出,另外一个是所谓“政治安全”,“政治安全”台湾当局就是讲通过“三通”,大陆会“矮化”台湾,政治上“矮化”台湾,我想既然是平等协商,不是谁“矮化”谁的问题,因为平等协商的结果大家都要接受,如果你觉得你要是被“矮化”的话你可以不接受,如果要是你接受的话就不存在谁“矮化”谁的问题。
王建明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问题是台湾有一部分人,是戴着政治的有色眼镜往“那方面”来解读,人为地把这个问题“政治化”、复杂化。台湾把这个“三通”问题跟很多的问题挂上钩,而且这里面暗藏着一些政治因素,比如说把两岸航向往国际航线上引导,制造一些技术性的障碍,那么大陆这个简单易行,过去我们行之有效在旗证方面解决的一些问题,还有在航线的定位问题上,还有在协商的问题上,我们都可以说,简单务实,充分考虑双方的利益,摒弃政治因素。所以这是这个政策说明书的根本所在。
王建明说,“三通”政策说明书,不仅是一个正本清源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全面、正式表达了大陆在这方面的政策主张,这次全面解释以后台湾民众就会了解,大陆“三通”政策是以民为本,为民谋利。所以这份政策说明书对民众的很多疑虑做出了很详细的阐述,这是和过去政策很大的不同一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这个“三通”政策说明书的发表,应该说对岛内民众和工商界了解大陆“三通”政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资料来源:央视国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