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八日电题:寒冷北京掀起CEPA热
中新社记者张素平
十八日的北京在北风袭击下再次降温,正在此间召开的“二十一世纪论坛”CEPA专题会议上却热气腾腾。
内地与香港CEPA联合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十七日在北京召开,这项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为CEPA的正式启动作最后的安排,主要是程序上具体工作的落实。与会者对两周后即将实施的CEPA充满关切,希望今天能从与会的政府官员那里听到更多有关CEPA的讯息。
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陈佐洱首先发言,对CEPA的意义进行了宏观论述。他指出CEPA为港澳与内地的合作找到了符合国际惯例的途径,不仅使港澳与内地合作领域更宽更广,而且开创了制度性合作的新路子。
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王辽平则对CEPA的三个方面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投资便利化作了简要介绍,称其各项准备措施均已基本就绪。
作为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代表,京、沪、穗三市的相关官员、学者也相继发言,分析各自城市与港澳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以及CEPA的签署将带来的新机遇。
另外,经历深圳特区由初创至繁荣的原深圳市委书记、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李灏代表深圳发言,认为应利用CEPA机遇,促进深港全面合作,加速深港一体化,支撑香港成为大珠三角地区的龙头。
希望搭乘CEPA快车的不仅是京沪穗深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一位来自河南的地方官员询问,该省也希望能与港澳在多个方面合作,作为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王辽平针对其发言指出,现在各省市对CEPA实施后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合作都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这种愿望是良好的,但不必过多强调官方合作,更应倡导由各地民间组织、商会与港澳商界谈合作、谈投资。
关于CEPA,每个人都有很多话要说。主持会议的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俞晓松不得不一再提醒发言者注意时间。
也许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刘光溪的一句话能适当概括人们如此关注CEPA的原因:“CEPA是中国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一环,是两岸及港澳之间构建中国经济圈的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