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部办公厅为指导单位,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光明日报社、中国网主办的2003“年度杰出文化人物评选”日前拉开帷幕。在公开的候选人名单中,除了我们熟悉的巴金、冯骥才、张艺谋等文化名人,更有默默无闻的王宁贤等5位农民。
这5位农民何以能和众多文化名人并肩进行角逐?据介绍,2003年1月19日,王宁贤等5人在劳动中发现了27件青铜器,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文物是国家的,赶快向文物部门报告”。为了使文物万无一失,同时也为了避嫌,他们站在离文物洞口30米的地方精心守护,直至文物局来人将文物安全运走。经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和李伯谦等学者鉴定,这批青铜器属于国宝,它们的发现,是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正是因为王宁贤等5位农民没有将这“意外的收获”据为己有,才为国家呵护并保全了一批珍贵文物。从表面上看,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文化壮举,但他们却忠实地履行了一个公民的“守土有责”;他们也许没有深邃的文化洞识,但却有着敏锐的文化触觉和鲜明的价值观。他们的平凡举动所蕴含的意义,无疑已超过了行动本身。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地藏文物发掘出土。客观地说,有些文物之所以能重见天日,首先应当归功于农民的发现。当然,由于是非专业的发现,不仅使得文物发掘现场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文物也每每落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私囊。散落民间的珍贵文物究竟有多少,恐怕谁也不能说出一个确切的数目。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相关措施不到位,造成大批文物脱离国家保护甚至流失海外,而这些被非法盗卖的文物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农民手中,经文物贩子收购后再层层倒卖。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宁贤等5位农民此番入选“年度杰出文化人物”,不仅体现了社会对他们这一民间自主文物保护行动的尊重和倡勉,同时也具有长远的示范效应。
尽管《文物保护法》规定,发现文物并及时上报或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单位和个人,国家应该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但不是每个文物发现者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1974年在打井中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几位陕西农民,近日将“关于‘秦兵马俑发现人’资格认定的申请报告”交给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要求该馆颁发证书,确认他们的“发现权”。博物馆对此感到了为难。(《北京青年报》)我不知道这几位农民的“发现权”最终是否能得到确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没有这些农民的发现,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未必为世人所识,或者至少要推后若干年才可能被发现。我们也希望,对民间文物的发现者和保护者,有关方面应对他们多一些尊重和善待。毕竟,保护文物是一项长远的使命。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谢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