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刊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张国庆的文章,对日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美引申出的中美关系进行评论指出,在摩擦和疑问之外,中美双方都相信两国之间还有着更广阔的合作天地。
文章指出,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国的地缘政治状况的日益好转,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加大,中美利益共同点日益增多,与中国发生对抗变得不理智和难以想像,美国除了遵循某种版本的接触战略之外似乎已没有更多可行的战略选择。
该文在谈到前不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美国总统布什的会晤时指出,中美高层之间的往来是日渐频繁了,鲍威尔甚至笑着说,(中美)高层会谈正在变得如此频繁,它们已经不再被新闻媒体视为新闻或重大事件。文章说,这是对的,“因为‘真正的’新闻是我们一起所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我们举行了会晤。”
文章指出,尽管如此,温家宝总理访美仍然算得上是一个大新闻,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第一次访美,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次出访有着重要的背景和使命;中美经贸摩擦问题和台湾问题正是此番中美领导人会晤绕不开的话题。
文章同时也指出,但中美经贸摩擦问题和台湾问题并不是唯一的话题。人们注意到,温家宝总理的随行人员中有很多经济官员和经济界的人士,此次出访有着浓重的理性和建设性的色彩。换句话说,在摩擦和疑问之外,中美双方都相信两国之间还有着更广阔的合作天地。
文章评论指出,透过这几个月的纷纷扰扰,中国的对美外交思维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而美国的对华认识也日趋定型。一名外国学者在比较了中美外交思维的异同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对外关系的指导原则是一种共同繁荣的哲学,即“共同致富”,一种水涨船高的合作,而非一种从实用政治角度出发的游戏。
文章指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特别是在“911”事件的冲击下,布什政府对中国采取了一项与克林顿政府大同小异的“建设性接触”战略。在去年9月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布什总统强调了美国对这项战略的承诺,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强大、和平与繁荣的中国的出现”,并说美国“谋求与不断变化中的中国发展一种建设性关系”。
此外,更重要的是,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战略变得清晰起来,那就是,“只有使中国加入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机构并且鼓励它采取国际公认的行为准则,才能最有利于美国利益”。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预计,督促中国兑现入世承诺将成为未来数年内美国在经贸领域中的重要追求。
文章还评论说,如今,中国人已很清楚最近的一些声音哪些只是“噪音”,而哪些将会成为长期的“伴奏”。中美的经贸摩擦看上去将成为常态,但它显然并不能根本性地伤害到中美关系的大局。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的新“中国观”已初步形成。如今,美国官员已不再将中国称为“战略对手”,转而强调双方之间的合作。“911”事件后所发生的诸多事情已使美国把注意力从中国转移到了其他地方,中国已被广泛认为对美国是有帮助的。
文章在最后指出,现在中美高层之间的往来联络非常频繁。渠道的畅通和交流的平等大大超出很多人的想像。在某种意义上,中美高层的频繁接触已成为中美关系走向新的高度的重要标志,成为中美关系利益基础日趋稳定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