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官员评析今年形势:改革进展正常 居民生活改善

2003年12月17日 07:28

  中新网12月17日电 通过对100多位地厅级、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问卷调查,中央党校教授谢志强主持发表了《领导干部对2003—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的若干判断》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71.6%的领导干部认为2003年中国改革“进展正常”,71.6%的领导干部认为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上升。对于2003年工作进展,多数人认为“调整收入分配”最不显著。另外,领导干部认为,演艺人员、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是近些年来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而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最严重的三个问题就是收入差距、失业和腐败。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10月至11月,谢志强教授利用中央党校的“特殊”优势,再次对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部分地厅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调查共发放问卷139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重点调查了中央党校进修部的县委书记班、地厅干部班和中青班的学员。按被调查者职务级别分,地厅级干部占75.9%;县处级干部(多为县委书记)占24.1%。按所处地区分,东部沿海地区占33.6%,中部地区占37.9%,西部地区占27.6%,没有回答的占0.9%。

  类似调查从1998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调查结果都在由中央党校主办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上刊发,供各级领导干部参考。

  “与以往调查不同,今年我们首次将县委书记列入了问卷调查范围。”谢教授说,“地厅级干部是政策的重要传导者和执行者,重要性无需多说。而全国2860个县(市区)的书记们在中国政府运行机制中的作用不可小视,他们是直接面对老百姓的,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也更具体。今年将‘基层领导干部’这一群体纳入调查范围,并对此作了交互分析,使《领导干部对2003—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的若干判断》(以下简称《判断》)透露出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准确。”

  谢志强说:“领导干部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中国社会形势的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能够一次集中这么多“中级领导干部”和“基层领导干部”的意见,在平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71.6%的领导干部认为2003年中国改革“进展正常”

  《判断》显示:对2003年改革的总体评价好于2002年。71.6%的人认为2003年的改革“进展正常”,1.7%的人认为“进展太快”,25.0%的人认为“进展太慢”,0.9%的人认为“没有进展”。

  “2002年调查时认为当年改革‘进展正常’的只有63.9%,本次调查则高出2002年近8个百分点。与此相反,回答‘没有进展’的则比2002年少了约6个百分点。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认为‘进展正常’的占八成,中西部地区仅占六成,中西部地区有30%左右的人认为改革‘进展太慢’。”

  2003年工作进展:“调整收入分配”最不显著

  本次调查用“显著”、“不太显著”和“很不显著”3个梯次对2003年包括抗击非典、惩治腐败、调整收入分配等19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不显著”一栏的评价中,工作有明显进展的有3项:“调整收入分配”(从46.6%降至29.3%)、“惩治腐败”(从22.6%降至10.3%)、“改革国有企业”(从20.3%降至9.5%)。工作下滑最突出的是“整顿社会治安秩序”,对此进展认为“很不显著”的评价从6.8%上升到了15.5%。

  谢教授说:“社会治安关系百姓安危和生活质量的好坏,领导干部对此的不满意度大幅上升,需要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而与2002年的调查结果比较,工作进展是否“显著”一栏中升幅最大的是“惩治腐败”(从26.3%升至38.8%),接下来依次是“减轻农民负担”(从15.0%升至31.0%)、“推进理论创新”(从51.0%升至61.2%);下降的有“整顿社会治安秩序”(从32.3%降至15.5%)、“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从30.1%降至16.4%)、“打击走私”(48.1%降至38.8%)、“推进医疗制度改革”(从28.6%降至12.1%)。

  71.6%的领导干部认为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上升

  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领导干部对2003年自己所在地区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评价是:有6.9%的人认为“上升很多”,高于2002年的2.3%;有64.7%的人认为“略有上升”,明显高于2002年的51.5%;27.6%的人认为“基本持平”,低于2002年的43.6%;0.9%的人认为“略有下降”,低于2002年的3.0%。

  谢教授分析说:“对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评价,东部和西部的评估要高于中部,前者认为“上升很多”和‘略有上升’的比例约为75%,后者只有65%。有趣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39名领导干部中没有人认为他们所在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上升很多’。作为先行发展的沿海地区,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就不同职务级别而言,作为处级干部的县委书记的估计要高于地厅级干部,前者认为他们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上升很多”和“略有上升”的占89.3%,而后者(即地厅级干部)只有65.8%,两者相差近24个百分点。而且在高档位的‘上升很多’一项中,县委书记的估计要高出地厅级干部10个百分点,分别为14.3%与4.0%。”

  谁是改革中的最大与最小受益者?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领导干部认为演艺人员、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是近些年来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认同比例分别达到47.4%和44%。

  谢教授说:“这一情况与我们连续多年的调查结果高度一致。值得注意的一个新情况是,作为近年来改革中受益最多的人群,国有企业干部、三资企业员工和知识分子也被列了进来,认同比例均在10%以上,有的接近40%。”

  《判断》对近些年改革中受益最少的群体的判断,仍然是“务农农民”,认同比例达到了23.3%。这是连续多年来的调查在此问题上认可比例最高的一次,2000年此项认同比例为10.9%,2001年也只有16.7%。

  谢教授提醒:“务农农民的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关系到‘三农’问题的真正解决,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这一大局。改革的过程就是利益调整的过程,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在改革中会有升有降,受益会有大有小,由此引起的种种矛盾也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不同地区领导干部对“稳定”侧重有异

  “经济持续发展”、“政治稳定”和“人心稳定”是衡量社会形势是否稳定的最主要标志。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追求动态意义上的积极的稳定更是政府致力的目标。对于运行复杂的社会系统来说,怎样衡量社会形势的稳定性呢?

  本次调查从8个方面给出了指标,由被调查者依重要性选择两个最重要的指标进行判定。调查结果显示,在第一位的选择因素中,依据选中比例的高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56.09%)、“政治稳定”(16.4%)和“人心稳定”(14.7%)是判断社会形势稳定与否的三大因素。这一结论与几年来的调查结果高度吻合。在第二位的选择中,列前三位的与上面的第一选择相同,但同时也把“治安秩序稳定”、“生活水平稳定”与“就业稳定”放在了重要位置。而“领导班子”与“物价”是否稳定始终未成为衡量社会形势是否稳定的重要标准。

  从不同地区领导干部的态度分析,在已选定的三大因素中,西部地区的领导干部更强调“经济持续发展”(56.0%),比东部地区高出了近2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更重视“政治稳定”(14.7%),比西部地区高出了约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的领导干部持居中的态度。

  社会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收入差距、失业和腐败

  调查者列出了16个问题,请被调查者依问题的严重性程度依次排出四项。调查结果表明,在严重程度居第一位的选择中,“收入差距”拉大被视为2003年社会形势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列各项问题之首,选中率达到26.7%。排在第二至四位的是失业、腐败和地区发展差距。这一排序从限选四项的选中率合计来看,也是位居16个问题的前四位。而“物价”、“自然灾害”、“法轮功现象”和“拖欠离退休人员工资”,只有极个别的人认为是严重的问题,选中率均未超过3%。

  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调整得最好

  对中国调整各种重大关系的看法,有超过半数的领导干部认为“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更协调了(52.6%),“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协调了(50.0%),分别列第一、第二位。位居第三、第四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38.8%)和“各项改革之间的关系”(21.6%)。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更不协调了”的判断中,“各主要人群之间的关系”被排在了最突出的第一的位置,认同比例达到了42.2%;紧随其后的是“区域之间的发展关系”(34.5%)。列第三、第四和第五位的是“城乡关系”(25.0%)、“经济社会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23.3%)和“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21.6%),它们的选中率均在20%以上。

  谢教授说:“社会的发展最终体现为人的发展,在一个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在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的社会中,处理好‘各主要人群之间的关系’对于社会的健康运行非常重要,而目前这种越来越不协调的状况将会加大社会的紧张气氛,不利于各项改革的推进和社会矛盾的解决,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列第二位的是越来越拉大的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这一点也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区域之间的关系是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

 
编辑:宋方灿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