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5日电 据科技日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张厚粲教授指出,中国心理咨询人才缺口很大。而面对低投入、高回报,经济低风险的心理咨询业,很多缺乏必要心理学专业素质的人,已经迈入了这个专业性极强,专业风险高的行当的门槛。他说,这种“闯入”恰恰是极度危险的。
“拿个‘证书’、租个门脸、挂个牌子,稍后到工商部门办个营业执照,现在心理咨询诊所大多就这样办起来的。”张厚粲教授说。
张厚粲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很多人进入亚健康。然而,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往往比生理的更为可怕。人在心理边缘的时候,往往是拉一把、推一下的事,而对人情绪的认知,一个不具备心理学专业素质的人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酿成不可挽回的恶果。
据中国卫生部最近公布的资料,中国各种精神疾病患者已高达1600万,占总人口的1.23%,而青少年中有各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也已经达到了3000万。
张厚粲教授说,“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年轻个体在自身的生理成熟期内,受到社会、自身变化的不协调因素影响后,由于自身社会经验不足,容易诱发心理障碍的产生。这种状态其实本属于普遍现象,关键还是能否获得及时发现、科学医治,避免个体心理问题的进一步的升级。”
张厚粲说,由于中国应用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以前一直也没有得到社会以及业内的重视。社会群体对心理学的认知认可也是近几年的事。而且多年来,中国的心理学家们大多致力于基础心理学理论研究,对应用心理学缺乏关注,导致心理咨询、测试等应用心理学在中国缺乏市场需求与理论基础。
张厚粲说,就国内心理咨询市场几乎无人问津、应用心理学理论研究薄弱的现状而言,当务之急,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制定更为权威、科学的行业准入标准,规范中国心理学服务市场,明确管理心理学服务人员的职能部门。并且及早剔除那些“假冒伪劣”的心理工作者。
其次,应该唤发中国心理学家们对心理咨询、测试等应用心理学理论研究的热情,毕竟心理学的发展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服务于人民大众的。
由于目前在中国经过规范培训的心理学工作者不足一万人,还不到美英等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他还建议,高等院校应及早设立心理咨询这一心理学应用型专业,培育合格的专业人才,尽早填补人才缺口。(记者杨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