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世界经济依然徘徊不定,日本经济微现曙光,中国经济则在SARS冲击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循序渐进。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日本华商面对着各种挑战和机遇,也寻找着新的生存和发展之路。7月底,日本华商组团赴马来西亚参加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感受到世界商潮的主流,也对比出自身的优势和差距。从整体上看,日本华商作为职业经营者和专业投资者的自觉意识,在2003年有了提高;日本的华人企业在顺势转型、展开多种经营,并且走向主流社会方面,也有了令人欣慰的发展。在日华商的2003,是规模化、组织化的一年,也是应变求存,自我提升的一年。
一、华商面对非典冲击和汇率变动
顺势转型与多种经营双管齐下
2003年上半年的SARS冲击和下半年美元兑日元汇率的大幅变动,严重影响了在日华商的经营环境。华商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都在寻找新的存活和发展之路,更有人在逆境中转型成功,为企业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SARS危机,肆虐整个上半年,与中国有着紧密业务联系的在日华商受到整体性冲击。其中尤以旅行社、贸易会社和IT人材派遣业遭受致命打击。许多会社不得不裁减人员,办公地点也由大搬小,节缩开支,艰苦度日。但危机也意味着机遇,促使一些华商完成了经营方向上的自我转型。JTC华信株式会社原以销售飞机票等旅行业务为主,因SARS袭来,日中航线全面滞销,不得不另辟新途。JTC开始转向快递业务,以24小时内亲手送达的承诺,在日中国际邮送业务中发掘出新的商机。JTC的快递业务增长很快,即使在SARS消退后的下半年,新业务反而超过了原来的机票销售,成为了会社主业。
日本华人IT企业,尤其是以派遣系统开发工程师(SE)为主的人材派遣业,在SARS打击下,举步维艰。一方面,企业难以获得大型软件开发项目;另一方面,中日人员往来受到客观限制,人材派遣业务锐减。因此,华人IT企业面临两种选择:走向联合开发或从事多种经营。在北京中关村开业的东联华兴公司就是由六家在日华人中小型软件开发公司组成,他们由过去的松散联合转变成在今年成立企业实体,拥有了获得大型开发项目的实力和信誉。另外一些华人软件企业则纷纷开设饭店,走多种经营之路,例如龙高网络公司已在东京都内开出了两三家“龙高”饭店;京通株式会社也开设了中华料理店“缘美缘”。另一家以人材派遣而闻名的株式会社PSB也有意投资餐饮业。市场不振,另辟新路,或行有余力,投资副业,已成为在日华商的一种经营共识。如从事海运业务的日中海运(株)也在都内开设了酒家,十分火爆;专门经营中国健康食品输入业务的Ineter drasystem株式会社也出资入股日本的“健康卫生报”,占据50%股份,以此作为主业延长线上的副业投资。
今年下半年,美元汇率下跌,使华商们再次注意到资产运营的重要性。据悉,中华总商会专门聘请美国美林集团的外汇投资顾问为会员做了几次投资报告,会后有许多华商积极谘询,并有四五家会社已在美林开设了账户,希望能通过资产运营的方式来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汇率波动,也使在日华商调整了业务方向,一些企业把目光从美国、日本等地转向了欧洲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寻找新的货源和客户。日本不再是在日华商惟一的事业基地。在汇率波动浪潮中,许多贸易公司以来料加工为主的OEM业务受到影响,为此,从事纺织品来料加工的Sanrion International株式会社转向在中国国内投资时装流行杂志,《露茜》(Luci)创刊号已经发行,反响不菲。
二、华人上市企业表现稳健
新上市筹备工作紧锣密鼓
虽然2003年的商业潮流和市场环境表现为顺流逆流不一,但已经形成规模的在日华人高新科技企业却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目前,三家在日上市的华人企业,市场股价都有幅度不同的上扬;另有几家华人企业也开始了申请在日上市的程序运作。
由宋文洲担任会长的Soft Brain(株)1999年在Mothers市场上市,该公司股票在2003年由年初的每股10万日元上升至每股38万日元左右(12月5日收盘价,下同)。由严浩担任社长的EPS(株)2001年在JASDAQ市场上市,公司股票经过数次拆股,其股价在2003年也由年初每股17万日元上升至28万日元左右。由李坚担任社长的(株)Sun Japan于2003年3月4日在JASDAQ市场上市,公司股票也由发行价24万日元上扬至64万日元左右。三家华人上市公司的股价齐齐稳健上扬,固然与日本股市复苏,日经指数由8000点摸高至11000点有关,但在市场的检验下,Soft Brain、EPS、Sun Japan还是以其经营规模化、收益高增长而赢得了市场信赖。股价是企业信誉和业绩最直接的晴雨表,三家华人上市公司在2003年依然亮丽。
据悉,另有数家华人高新企业也正在积极准备上市,实力不可小觑。株式会社大洋System Technology创立于1963年,作为华人经营的最大的IT企业,其社龄长达40年,集团从业人数多达500人。“大洋”现任社长萧敬如是在日华侨二世,也是在日华商中的佼佼者。“大洋”一旦在日上市,可能创出华人企业在股票市场上最大的盘子。另一家由孙大雄创办的株式会社Optorun成立于1999年,从事最尖端的光膜设备的研究和制作,是少数致力于实业的华人企业之一。据说,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德国和日本的Optorun三家企业从事光膜研制,市场前景远大。该公司也在策划上市,是在日华商的希望之星。
三,经营规模化、管理组织化
成为华商的自觉意识
经过了新的市场磨练,在日华商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正经营方向。许多由留学生出身,或由就职者下海的在日华商,可能拥有过一不小心而创业成功的经验,但暂时成功之后怎么办,是摆在众多华商面前的现实课题。
职业经营者和专业投资者,是在日华商下一步的目标;经营规模化和管理组织化正成为在日华商越来越清晰的自觉意识。
经营规模化。除了上市集资、藉社会力量把企业做大之外,不少华商也在加强横向联系,互相联合,取长补短,探索更有效的经营模式。如有三家分别从事食品进口、日本料理连锁店和中国料理素材进口的华人企业正准备联手在东京赤?筹建供中国人饮食、娱乐、商业、会务所用的大型公共设施;另有几家华人企业则联合起来去中国搞房地产开发事业。
管理组织化。除了上市企业必须接受社会化管理之外,其他有上进心和发展欲望的华人企业也正在向管理组织化迈进。两三个人的作坊企业,或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原始经营方法,都面临着被淘汰和边缘化的困境。以现代意识和现代模式来经营管理企业,将成为在日华商的主流。
在这一方面,日本中华总商会在2003年做了较大的努力。商会一方面为华商提供了内部交流的平台,大力鼓励华商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商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华人社会的整体活动中去,例如组织SARS募捐晚会,组团参加世界华商大会,与国内来日招商团广泛交流等,都提升了在日华商的整体性面貌。中华总商会有了发展,在日华商有了进步,为2003年的华人社会添写了浓墨重彩。(来源:日本中文导报 作者:杨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