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新华证券“猝死”之谜:券商内控制度亟待完善

2003年12月09日 08:48

  差9天就是成立3周年的纪念日,但新华证券没有等到这一天就夭折了——中国内地证券公司最快倒闭的纪录就此产生。

  当2000年12月1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同意长春证券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并更名为新华证券的时候,可能谁也没想到2003年的12月5日,中国证监会就正式决定撤销新华证券。不到3年,一个注册资本金达到2亿元的证券公司就这样被折腾空了。

  撤销的原因很简单,就六个字:严重违规经营。不过,这个简单背后却有一团难以理清的麻线。据悉,中国证监会已成立工作组,对新华证券违规经营的事项进行调查。在这个具体的调查方案未公布之前,新华证券的夭折之谜实在是无法得到准确答案,但是一些公开信息已经显示出蛛丝马迹。

  百科药业害了新华证券?

  新华证券的出名,得益于一只股票一个人:股票是百科药业,人是朱耀民,也就是市场俗称的"朱大户"。

  其实在中国证监会正式决定撤销新华证券之前,新华证券曾经在各大媒体频频亮相。这是因为今年6月底,百科药业股价大崩盘。于是新华证券配合朱耀民托市,深套其中的传言不胫而走,直至引出新华证券出面表态,否认相关事项。虽然事情最终不了了之,但经此炒作,新华证券自然是大大出名。

  新华证券否认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新华证券公司注册地在长春,潜台词就是不太可能与江浙资本发生很深的关联关系;二是新华证券没有自营资格,不能给任何股票托市。因此即使新华证券公司营业部席位上百科药业有损失,那也是投资者的自主行为,跟新华证券公司及所属营业部没有任何关系。

  很希望新华证券当时的表态都是真的,可在百科药业事件发生后不到半年时间,新华证券就突然被撤销,这样的事实不得不让人怀疑新华证券当时的表态是不是有点猫腻。

  现在回头看,好象新华证券的理由有值得推敲之处: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监机构字[2000]284号文显示:新华证券有限公司是在原长春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原重庆新华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及江苏联合信托投资公司所属十四家证券营业部并经增资扩股更名而来。这就意味着,新华证券公司注册地虽在长春,但是有江苏联合信托投资公司的参与,新华证券就很有可能与江浙资本发生较深的联系。

  事实上,在百科药业连续三天的跌停中,新华证券上海局门路营业部是二度上榜。凑巧的是,江苏联合信托投资公司在上海局门路上原来也有个营业部,席位号是235500。可以想象,江苏联合信托投资公司在向新华证券转让营业部同时,也会向新华证券转让营业部所属的客户。

  如果就此证明了,新华证券可能与江浙资本有较深的联系,那么公司就有可能与百科药业,与朱耀民发生关系。虽然公司没有自营资格,从规范程序上而言是不能给任何股票托市的,但更大的可能在于,新华证券挪用客户债券违规进行国债回购,然后融资给庄家炒股。果真如此的话,那么百科药业的崩盘很可能给新华证券造成巨额损失,甚至直接导致新华证券的夭折。

  营业部拖垮证券公司?

  从不久前被关闭或撤销的证券公司看,被撤销的原因无非有这么几种:一是违规炒作股票;二是挪用客户保证金;三是违规国债回购;四是借发债名义乱融资。那么新华证券属于哪种呢?

  新华证券前不久曾经公开表态,称公司没有自营资格,因此违规炒作股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新华证券的前身是长春证券,从前不久关闭的鞍山证券、大连证券、佳木斯证券看,这些老的东北地方证券公司似乎都有发柜台债融资的传统。长春证券恐怕也难独善其身。不过,既然在2000年新华证券能获增资扩股,这就说明长春证券在这方面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或者说在这方面文章做得比较好。因此也不太可能是乱发债搞垮了公司。

  这样说来,垮的原因只是挪用客户保证金与违规国债回购二项了,而这二项都是在营业部管理范围之内,所以营业部拖垮公司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当然,如果新华证券公司有意识地要求营业部挪用客户保证金或者违规国债回购,那自当别论。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是营业部私自挪用客户保证金,或者是营业部私自进行国债回购,引发问题后也有可能造成公司资不抵债。那新华证券"死"得就有点可惜了。

  内控制度完善吗?

  说证券营业部搞垮证券公司并不是危言耸听,其实现在很多公司都在为营业部头疼。

  就以新华证券为例,从表面看,新华证券的发展其实是挺顺的。据新华证券网站显示,新华证券目前核心业务已逐步转移至上海。随着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新生力量的不断介入,新华证券正抓紧时间进行下一轮的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已开始进行第二次增资扩股至10亿元人民币的申报工作,正在等待批复。

  就在"规范中求发展"的过程中,新华证券突然"身先死"了。之前的唯一征兆就是半年前百科药业崩盘,新华证券营业部的席位上出现大量卖盘。很可能就是营业部坏了,公司垮了。这样看来,新华证券还是"死"在内控制度不完善。

  事实上,"新华证券"现象不是个别的。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2002年有32家证券公司内控管理存在重大缺陷。在证券业扩张时代,这个缺陷尚能被掩盖,但在证券业持续不景气,证券公司普遍步入微利时代的时期,这个缺陷就是致命的。

  在这个缺陷面前,最赚钱的工具——营业部已经变成最要命的"炸弹"。今年以来,很多券商或多或少地都遭遇了"炸弹",损失少则数百万,大则过亿,甚至数十亿。在这样的"炸弹"袭击下,今后或许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新华证券。因此,要让新华证券夭折的悲剧不再重演,证券公司还得多从内控方面花些功夫,否则规模再大也难逃一劫。这是新华证券留给市场的最好教训。(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杨大泉)

 
编辑:闻育旻

更多精彩经济新闻:中新财经

          新华证券被指严重违规经营 已遭中国证监会撤销 (2003-12-08 19:35:08)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