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冲破国际专利壁垒 中国蕊片产业面临三项调整

2003年12月04日 12:21

  中新网12月4日电 中国国产芯片一直在国际芯片巨头设下的重重专利壁垒中奋力苦斗。从专利数量上看,这似乎是大象与蚂蚁的对决:目前用于高端计算的芯片核心知识产权基本被英特尔、IBM等跨国公司垄断,仅英特尔即拥有芯片专利达数万项。中国迄今为止在芯片领域所获得的发明专利仅13项。那么,中国的芯片技术及产业是否还有发展的机会?这种机会在哪里?

  最近一期《瞭望》杂志刊出文章,称市场是形成标准基础的先决条件。依托中国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庞大的市场,对中国的芯片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从战略路径、技术路线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在芯片技术和产业上形成中国的市场标准和事实标准,则是中国发展芯片技术和产业不可多得的机会。

  按照国际经验,GNP每增长1个百分点,对微电子产品的需求增长5~6个百分点,由此预计未来中国对微电子产品的需求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

  文章指出,在芯片和计算机领域,据有关分析预测,在2005年之前中国对计算机、服务器用芯片的需求量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并有可能在2010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芯片和计算机的消费国。

  文章继而建议对中国的芯片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从战略路径、技术路线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进行重大调整:

  在战略路径的调整上,文章指出,发展中国芯片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为了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整体利益,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不能依赖引进技术实现,更不能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立足在国外计算机信息产业的基础上。因此,发展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一定要正确处理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自主创新是根本原则问题,技术引进是策略问题。

  文章指出技术路线的调整必须走发展自有标准的道路。在芯片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如果走与别人芯片兼容的道路,几乎不可能回避知识产权问题。跨国公司对市场的垄断使他们获得了普遍推行非标准化厂方标准(私有标准)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与跨国公司私有标准兼容的技术路径,本质仍然是跟踪和模仿,中国停留在IT产业价值链分工末端的地位不可能根本改变。

  另一方面,期望通过专利交叉许可来实现与别人的知识、技术共享也几乎没有可操作性,中国目前也根本没有可以用来谈判的筹码。惟有通过在芯片体系结构上实现重大的创新突破,充分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优势,形成中国的芯片标准规范,才有可能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芯片技术和产业,才能真正促进和推动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形成基于国产芯片和OS的计算机信息产业链。

  文章最后指出促进中国蕊片产业发展还必须加强资源配置的战略统筹。为了尽快缩短中国企业的差距,国家应组织优势资源,军民结合,以信息安全芯片开发为突破口,尽快开发完成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为发展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建立基础平台。

 
编辑:金秋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