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中国“三线建设”调整改造二十年取得显著成效

2003年12月04日 08:25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三日电(记者孙自法)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中国掀起热潮并为增强国防实力做出巨大贡献的“三线建设”,经过二十年的调整改造,如今已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三日下午在此间联合召开“三线建设”调整改造二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介绍说,中国自一九八三年决定对“三线建设”实施调整改造以来,成效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基本解决“三线建设”在布局上的遗留问题和突出矛盾,改善调整单位的科研生产经营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二是稳定“三线建设”单位员工队伍,使人才流失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三是调迁与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相结合,加快了军民结合及技术进步的步伐;四是推动“三线建设”单位的改组改制和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转换;五是促进“三线建设”单位开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张云川称,中国“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工作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三线建设”企事业单位及其百万员工共同努力开展的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目前,该工作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他透露,国家共规划安排“三线建设”调整改造项目二百零一项,至去年底,已完成一百八十一项,到今年年底,可望完成一百九十项,累计总投资二百零六亿元人民币,剩余十一个项目预计明后两年内全部完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共中央根据当时国际形势,从战略上将沿海地区划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纵深山区为三线,为加强战备、巩固战略后方而适时提出“三线建设”重大决策。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八0年,“三线建设”历时十七年,涉及中国中西部十三个省区市,国家累计投资两千零五十二亿元人民币,先后安排一千一百多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国国防实力增强、生产力布局改善做出突出贡献。

  但“三线建设”由于受当时“准备打仗”、“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思想影响和“文革”干扰,造成许多企事业单位存在布局过于分散、选址不当、没有社会依托等问题。同时,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工作重心亦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中国于一九八三年及时决定对“三线建设”进行调整改造。

 
编辑:秦欣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