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2003年美国走势回头看:硬实力尽现 软实力遇挫

2003年12月04日 07:14

  美国,它以两洋相夹的北美大陆为依托,由欧裔白种人主导的合众国居民没有血缘、历史或文化的纽带,靠的是“个人自由”、“改变命运”的信念,以选举投票的“民主”方式产生首领和立法代表,确保这里的精英阶级过上上好生活。

  他们以较少的人口占据着北美广阔的土地,建立强大的国防,实行严格的移民法,通过思想灌输、经营创新和武力征服将势力扩展到全世界,各种有用资源、物资和人力不断地从世界各地输往美国。

  他们对外频繁用兵,占据最重要的能源和地缘要道,扫平敢于挑战的政权和障碍,推行改造世界的计划,激起反美主义和恐怖主义不断升级。

  中东难以从大乱走向大治

  2003年,世界局势因美国用兵而陷入战争、危机和乱局。在伊拉克,美国陷入了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而在朝鲜半岛却搁置了一场欲打不能的战争。与1990年代巴尔干、非洲、拉美不断出现内战和“种族清洗”不同,现在全世界其他国家都处于守势,只有美国在决定哪个地方会出现冲突或者战争。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引发恐怖主义升级,世界进入持续战争和恐怖状态,中东已成为一个大战区,形势更加恐怖不安。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实际上是“拆迁钉子户”的尝试。今后几年,一些长期与美国作对的“钉子户”可能面临被强行打掉、自然清退或改弦更张的结局。美国将面临没有以国家形态存在的威胁了,只有以恐怖主义势力的形态存在的威胁。特别是在中东,各国政府看似都在与美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但这些政府与美国一起成为恐怖主义袭击的目标。

  由于美国要在全世界寻找并打击恐怖主义及其庇护国,所有国家都有可能成为美国打击的目标或采取军事行动的地点,就连欧洲特别是一向平静的北欧国家也不能幸免,因为北欧国家的丹麦和瑞典因移民法较宽松并吸纳了大批中东移民而被视为恐怖主义组织的避风港。

  美国在地缘战略中占据优势

  美国为对伊作战而进行的各项军事调动和部署非常快速、高效、到位,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控制着众多具有极其重要战略价值的岛屿和海外基地,进可出击,败可退守。在把萨达姆赶下台之后,美国的驻军计划符合美国延续了一个世纪的模式,即取得军事胜利之后在当地建立军事基地。美国现在成为唯一在全世界拥有众多军事基地的国家。在核垄断地位消失后,没有什么比海外军事基地网更能体现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了。

  按照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新军事革命思想,大型的、固定的军事基地日益失去了昔日的作用,因为未来的战争不一定需要阵地接触。美国一些专家学者也在兜售“前沿防御过时论”,以说服其他大国放弃在周边地区保持缓冲地带或进行前沿军事部署的念头。尽管新军事技术革命可以让美军从遥远的地方向敌国发动“遥控战争”,但这并不等于说美国就可以放弃通过基地接触敌方的战略了。美国将在海外建立更加机动灵活、规模不等的前沿军事存在,由驻军防守到随时出击。

  小战争打出大帝国

  历史上的帝国之所以失败往往是因为它每发动一次战争似乎都是向实现更大的战略目标前进了一步。但美国成为主导世界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唯一超级大国,关键在于它把战争和军事力量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作为谋取具体利益的工具和手段,打“小战争”,避免因过于宏大的战略目标和军事扩张引发大国对抗。对美国打伊的最坏指责只是说美国为了掠夺伊拉克的石油。如果很少有人认为美国是要统治世界,那么大国就会对美国有限的、局部性的军事目标一忍再忍。研究美国战略的中国学者年复一年地研究着美国战略及其调整,但一问美国的战略专家,他们都说美国没有战略,捉拿本·拉登、清剿基地组织、遏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扩散,正是这些看似具体而且很容易为别国理解的有限目标让美国的军事基地和军事存在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

  帝国的崛起和延续不一定是靠大战取得的,大帝国打小战争正是美国的经验。迈克斯·布特在《和平时期的野蛮战争:小型战争和美国的崛起》一书中指出,美国的崛起不仅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等“大战”,更得益于一次又一次的小型战争。这些小型战争一般都未经正式宣战,通常在一些非典型战场上进行,没有宏大的战略目标或长远考虑,但它砺炼了美国军队,惩罚了桀骜不驯的敌手,使别国政局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将某些重要地点据为军事基地,以此步步为营,不断向世界扩展势力。

  盟国战略

  美国的对外政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盟国。就像二战后对待德国和日本一样,美国从不背负历史包袱和前嫌,没有永久与别国为敌或为友的观念,战争时盟友变成敌人,战争后敌人变成盟友。美国的战略专家们随时洞察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和变化,拉拢可以利用的力量。它不拘泥于二战后北约同盟国之间长期的战略约束,在对伊战中更多地依靠新发展的中小盟国的力量,抵消法、德等欧洲“大老”的消极不合作的态度。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称雄于欧洲的几个主要大国如法国和德国欲摆脱美国对欧洲的领导权,如今急欲看到美国在伊拉克失败的不是像俄罗斯等这样的“潜在竞争对手”,而是当了美国50年来的几个主要欧洲盟友。至少在中东这片是非之地上,西方列强又恢复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他们之间的传统的争夺和挤压。美国实际在它的传统盟国中间孤立了。虽然美国公开强调“大国合作”,但大国对美国的不信任感加剧。布什与普京之间的浪漫期已经过去,公开相互利用、相互合作、相互争夺的态势已经明显。

  “硬实力”与“软实力”

  2003年是美国“硬实力”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一年,而美国的“软实力”却遭到严重打击。美国花一个多月的时间用武力打烂了一个尚在行使有效行政的主权国家,却也打碎了世界人民对美国“民主”的幻想。当布什在航空母舰上宣告“完成任务”的时候,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感受到美国“先发制人”战略的威力和威胁。就连美国最铁杆的欧洲盟国的人民也普遍把美国视为对和平的最大威胁,这是二战以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美国的全球战略格局也许会因为控制伊拉克而大大改善,但已不再是1990年代“民主人权”形象大使了,美国民主或民意正在成为美国狭隘的国家利益的代名词。美国士兵的伤亡在伊拉克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欢呼雀跃”,更多地被视为实现他们个人“美好生活”的投机活动并充当了政治炮灰,“美国梦”正在变成梦魇。这显示出美国人在国际社会造成的负面和不义形象,值得反思。

  对美国士兵在伊拉克的伤亡,美国人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和承受能力。美国人对死亡的巨大承受力来源于他们结成了利益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体,也来源于在美国社会制度中谋求生存的无奈。要想继续过着美国的生活方式,他们就必然对世界进行扩张和征战。虽然在美国在伊拉克战后时时受挫,美军仍遇到袭击和伤亡,但美国不会因美军伤亡而后撤,反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反美抗争和动荡正好为美军提供了长期驻军的借口。

  布什政府的内外政策被装在“新保守主义”的箩筐里。美国人想让21世纪继续是美国的世纪,保持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新保守主义”开出的是最原始的处方,那就是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敢用武力。将冷战的胜利、苏东剧变、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功劳都记到里根共和党政府的功劳薄上,祭起本来无甚建树的“里根主义”,幻想以一把裁判善恶的尺子,通过强硬政策和超强实力就能摆平世界,这反映出“新保守主义”和美国战略思想家们的理论贫困。“新保守主义”没有认识到现在时代不同了,不是武力就能打出傀儡政权,也不是美国一提民主、人权就能一呼百应。当布什在11月7日提出“中东民主路线图”时,中东人笑了,恐怖的爆炸声响了。

  美国经济基础畸形发展

  美国后工业化的后遗症逐渐显露出来,工厂越来越少,能源、原材料、消费品日益依靠国外生产基地和市场,农用地被草地所代替,也在成为农产品进口国。由于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用大量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产品输往美国,以大宗的货物换取美元,累积以美元为表现形式的外汇存底,购买美国的国债,以及其他隐形资金流入,美国仍能保持财政赤字加大但也无虞的状态。美国的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在波士顿等新英格兰地区,大街上仍树着几十年前的原木电线杆,电网极为脆弱,大停电在所难免。

  美国现在最大的经济支柱已不再是金融、技术和贸易,而是军事服务。其国防工业及由此带动的高科技及其他相关或配套产业。如果说美国是军事帝国,实际上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其军事扩张政策,不断地发动战争;二是军火生产和武器出口超级大国;三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服务提供商。美国的国家角色已演变为“世界军事服务中心”,美国防部门和私人军事公司都在向海外冲突地区提供军事服务和装备。生活在美国的人正在享受着美国士兵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果实,还有军火商通过出售武器换来的财政收入并创造就业机会。这就是为什么一方面全球反美主义高涨,另一方面移民、偷渡潮仍然挤迫着美国的边境。美国的生活方式正是建立在输入别国资源、引发其他国家动乱和贫困的基础上,从而形成环境和生活水平的巨大落差。

  美国国家安全机构调整

  2003年,布什政府对美国国家安全领导班子和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改组,更加强调联邦政府各部门的横向协调和联系。特别是经过三年时间的筹备,国土安全部正式挂牌运作,打破了几十年来的机构设置结构。为了组成这个大部,商务部让出了海关总署,司法部让出了移民局和边防局,农业部让出了动植物检疫局,运输部让出了运输安全局和海岸警卫队,国土安全部合并这些部门之后对其进行重组,把移民审批与移民执法分开,另外还兼并了原“机关事务管理局”,把它变成“联邦保卫局”,负责保护联邦政府建筑等基础设施。

  布什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人都是敢于打破常规、打破现状,甚至是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在舆论认为不可的情况下执意推行他们的既定计划,发动对伊战争,抛开战后50年的欧洲盟友,推动美国国防改革和海外基地调整。他们强行推行行动计划的结果是造成其意志不可违抗的假象,华盛顿的立法机关和民主党都边缘化了。拉姆斯菲尔德信奉“凡是长期存在的都不是合理的。”他倡导新军事革命,却不用电脑,喜欢手写纸条,发布命令,重要的纸条由他签署成备忘录,提出各种合并、拆散、整改、打乱的计划。但美国在重要基础设施的拆迁、各项改革措施出台之前都要经过广泛的论证和严格的程序,由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向,经国会听证、委托智库调查研究、向有关部门和实际执行单位听取意见,并收集国内外的舆论反应,使决策行为不因为个别领导一时高兴就能拍板定案。讨论多年的海内外军事基地调整终于开始实施,以适应新形势下军事革命的新现实,美国军人将不再享受多年来在基地安家落户的“过小日子”的生活方式,而是要被派到更艰苦的地方,更频繁地派往外国,随时准备战斗。

  一年来布什、赖斯、拉姆斯菲尔德等美国决策人物忙忙碌碌,脸上都是疲惫和紧张的神情,他们出访国外的时间和次数很少,或者一次次地被推迟。他们应付主管的工作,应对在伊拉克乱局,思考着任期届满后的打算。2004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官员们任职期届满后大多要离开现在的职位和部门,去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很多人进入咨询公司、非营利机构,智库、大学等,而这些都是个人行为,没有什么组织安排。就连赖斯、拉姆斯菲尔德、鲍威尔等人也不得不思考个人去向,早做打算。但布什决不容许为了安排个人的前途而耽误了公务,稍有松懈就会靠边站。比如他对国防部伊战后重建工作不满就成立了由赖斯领导的“伊拉克稳定委员会”;因美国领导的伊拉克管理委员会的个别成员处理私事而不在重大问题上做出决定,布什对其也失去了耐心。(来源:学习时报作者:魏宗雷)

 
编辑:闻育旻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