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困境”中挖掘幽默感:堵车衍生“塞车文化”

2003年12月02日 15:34

  京城私家车连年增多,车多了堵车自然就多。眼看一条条宽阔的马路成为巨大的停车场,除了火爆型、抱怨型司机心急火燎或怨天尤人之外,也有心宽、幽默的京城司机族,苦中作乐,发明和创造了塞车文化。

  近来,塞车段子广为流行,一则改版自《大腕》台词的“堵车段子版本”在司机之间流传着,“塞车算什么?您得研究有车族的心理,愿意花两个小时上班的车主儿,根本不在乎再多花两个小时”。“什么叫马路天使您知道吗?马路天使就是,走什么路都选最堵的,不选最快的。”

  有听众还用手机短信发送到了交通广播《一路畅通》。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对白中,让人感受到的是北京人特有的智能:在日复一日堵车中所激发的幽默。

  塞车时打开收音机“找乐”已经成了很多司机自我纾缓急躁情绪的方法,而在堵车中创造一些“作品”,也成了人们在漫漫归途中“解闷儿”的方式。

  有司机说,以往开车都是一心赶路,根本无心看路边的风景,现在一边塞车,可以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致。

  一位广播节目的主持人说:“堵车是很多国家、很多城市都有的现象,而北京人,却在堵车的‘困境’中挖掘幽默感,创造一种独特的‘堵车文化’,这体现的是北京人特有的智能和豁达。”

  由于广播电台是司机在驾车时的唯一媒体,因此广播成为了堵车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尤其是北京交通台在每天早晚高峰时播出的《一路畅通》节目,更是成了司机最愿意发表作品和欣赏作品的传媒。电台节目主持人也不像以往一样劝司机戒急戒躁,索性把司机用手机短信传来的幽默段子如数奉上,为司机们解解心烦。

  据了解,“堵车文化”是从去年开始萌发的。一开始,广播节目的短信主要作用是点歌,然后一些司机用短信问路,慢慢地,一些轻松的调侃的语言也通过短信发送到电台并被播出,这些小段子特别受司机欢迎,随着近一时期北京拥堵现象的增加,“堵车文化”渐成了气候。在许多互动的广播节目中,这些段子也成了受欢迎的节目内容。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认为,这是百姓对自己的保护,“堵车文化”是百姓一种比较积极的自我保护方式。市民通过发送、传播和收听丰富多彩又智能幽默的“堵车文化”不仅排解了自己的烦躁心情,同时也获得了“不是我一人堵,比我堵得厉害的人有的是”的信息,使自我挫败感大大降低。最重要的是,这种急躁情绪的及时排遣,有助于行车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沈杰则认为,“堵车文化”是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它实际上凸显了一种社会情绪。这是人们从贫困到富裕过程中的一个变奏的音符,是人们优越生活中的小调料。

  也有人认为,市民堵车心情必须要有一个排遣和发泄的渠道,但这个渠道不应该是大众传播媒体。因为媒体有导向作用,它在传播这种“堵车文化”的时候,也渲染和蔓延了这种“堵车情绪”,增加了大家茫然又无能为力的社会氛围,容易产生牢骚和谣言。这是“堵车文化”的负面影响。政府、尤其是交通部门应建立一个平台或渠道,让市民来发泄堵车情绪,倾听改善交通的建议,比如设立“热线电话”。

  “堵车文化”不管如何丰富多彩和铺天盖地,对解决堵车现象并无实际帮助,关键是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北京市民正期望着这一天早些到来。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萧愚

 
编辑:秦欣

相关报道:堵车现象的经济学观察:不要抱一劳永逸的幻想 (2003-12-01 16:37:24)
          交通流量成倍翻涨 北京市区近期堵车的八大原因 (2003-11-08 09:02:24)
          “摊大饼”备受质疑 看四个“同心圆”与北京堵车 (2003-11-02 08:49:28)
          调查显示六成以上北京人上下班经常遇堵车状况 (2003-10-11 12:09:11)
          北京政协委员语出惊人:堵车是城市繁荣的标志 (2003-01-15 07:56:46)
          中央电视台专访北京市长刘淇:碰上堵车我也烦 (2002-10-20 21:56:26)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