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一些响亮的词语,对于中国人来说,参军,入党,上大学(特别是1977,1978那几年)都曾是令人热血沸腾的词语。后来,又出现了一个词语﹕出国,狠狠地拨弄了一代人的心绪。实际上,这与时装差不多,过去曾风靡的衣服现在不时髦了,新的款式在粉墨登场。流行语与服饰一样,如今,出国不时髦了,“海归”才是弄潮儿玩的东西。
曾记否海外的华人聚在一起,不是祝贺某某人的妻子终于被批准来美与夫团聚了,就是羡慕某某人找到了一份工作﹖现在,取而代之的新闻就是某某人“海归”了。
霎那间,每个听者的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惊喜,像看人吃东西似的,只有馋的份。看到别人终于结束了流放生活,而自己身在域外,艰苦谋生,纵然有几多的不快,不爽,也只有忍的份。如果自己也这样该有多好,不至于在这里受洋罪。
“海归”也不是那么新鲜的事了,名导名演之类的不老早就“海归”了吗﹖在好莱坞能干什么﹖没有人给你“百花”“金鸡”。你的嗓子好,老外不愿听,你只好回中国去搞自己的Rap,国人觉得挺新鲜,有捧场的人。出国也好,“海归”也好,都是个人利益所使,没有什么崇高事业而言,似乎与国与民无关。如果你老爸是高官贵人,你老舅买下了某个国企,你不“海归”的话,你就是弱智。
暂时没有条件“海归”的人不如安下心来,好歹我们每年有一个假期,跑一趟中国(有劲有钱的可以多跑几趟),写几篇豆腐干文章,洒一掬游子泪,赞美一下长江黄河,感叹一下神州巨变,机票钱挣不了,至少可以治疗一下“海外无聊枯燥失落孤独忧郁综合症”。(内容有删节)
来源:星岛日报美国版作者:王珏(原题《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