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堵车现象的经济学观察:不要抱一劳永逸的幻想

2003年12月01日 16:37

  剪不断、理还乱的车路矛盾,是“拥挤不经济”和“投资不经济”经济法则在起作用

  文/贾新光

  北京堵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议论。堵车是车与路矛盾的尖锐化,于是先有车还是先有路又成为争论的焦点。经济学家把车与路的矛盾看作“拥挤不经济”和“投资不经济”的二律背反,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社会永远是在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向前发展的。从城市交通方面看,车与路的矛盾至今没有最后的答案,也不可能有最后的答案,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或城市把交通问题非常完美地解决了,所以,我们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也不要抱任何一劳永逸的幻想,解决了现在的问题,还会出新的问题,但是城市也正是在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由人口拥挤、住房拥挤、交通拥挤带来的社会问题,被学者称为“拥挤不经济”,即由于拥挤降低了城市居住的经济性和方便性,这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面对拥挤不经济,有人设想,可不可以在城市建设之初,就建设一个较为宽松的交通条件,比如宽阔的道路,足够的停车场地等等。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投资不经济”的问题。在车少的情况下,过于宽松的道路条件会造成投资过大,使用也不经济;其次是建设道路所需要的投资是由车主提供的,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车少,可筹集的建设费用就少,想建宽敞的道路也建不起来。车多了,税费缴纳的也多了,才有可能建设好路。北京最近几年道路建设速度加快,特别是四环和五环的建设,就是以增加的养路费收入来建设的。

  城市学家张鸿雁先生指出,世界大多数发达地区或已经完成城市化过程的地区,多数是经过拥挤不经济的过程来完成城市化的,拥挤不经济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即使是先期进行产业投入的城市,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也会出现拥挤不经济的现象。拥挤不经济正是城市功能转化、释放、社会分工深化运作的过程。没有拥挤不经济的压力,就不可能出现城市结构性增长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可以看深圳,深圳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的一座全新的大城市,原来的城市规划也是很好的,但是最近也是堵车越来越严重,开始尝到拥挤不经济的滋味。

  要想解决拥挤不经济,避免投资不经济,就需要我们克服“拥挤不经济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的错误概念,因为企图一劳永逸地解决拥挤不经济,结果必然是投资不经济,因此应该根据城市建设和交通的发展,不断采取新的措施缓解拥挤不经济。对城市来说,交通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没有最终的解决,因此要与时俱进,在发展中解决矛盾,不断完善城市交通。(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张明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