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中美对彼此贸易问题频繁出手。接招、拆招,令人目不暇接。但是,纵观中美两国国内经济的真正诉求,所谓“中美贸易战”并不会爆发。相反,平和务实的心态将有助于两国安然度过经贸摩擦的敏感期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张运成
中美经贸关系本来就无风三尺浪,于今尤甚。近期干扰因素增多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一些人认为中国对美国产生所谓经济冲击;美国开始用国内经济话题与中国长期关切的问题挂钩,并试图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随着总统大选的到来,驴象两党在中美经贸关系上做文章将愈来愈具有杀伤力。
白宫从无奈变成期待
21世纪的第3个年头即将过去,中美经济的不同表现使两国经贸关系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
美国经济在宏观层面上暂无振兴良方,今年以发动伊拉克战争转移国内视线的做法并未完全奏效:美国面对国内外恐怖主义的风险仍居高不下,经济环境受到负面影响依然存在,甚至可能已经走上了一条美式反恐的“无间道”。在微观层面,此次美国经济周期拖延过长,特别是无就业复苏的阴影挥之不去。美国储蓄率过低,由此引起“双赤字”高企——目前美国国民净储蓄率只有0.7%,这意味着美国政府、企业及个人均靠借贷度日。从根本上讲,随着增支、减税、降息等利好因素的影响力逐步减退,尚未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将对经济持续增长构成压力。
同时,美国外部金融支持呈现减弱迹象。在国际资本市场眼里,美国目前已成为“问题国家”,外资对美市场的热情显著降温:2000年购买美国资产的外资达9320亿美元,2002年降至6100亿;2000年,外资吸购的美国股票为1935亿,2002年跌至556亿;美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在2000年为3070亿美元,2002年则只有426亿;在全球企业兼并活动中,美在2002年仅有24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与1998至2001年平均1000亿美元的净流入形成鲜明对比。尽管美国尚未公布2003年相关统计数据,但可预见的形势是积重难返。
反观中国方面,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发生深刻的变化,向上因素更加明显,在世界经济中的存量不大但增势强劲。2003年,中国在通向世界贸易强国的道路上迈出一系列关键步伐,包括可能成为仅次于德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进口国。在这种反差背景下,中国成为美国国内经济问题的“替罪羊”。但这实际上也反映出美国的无奈与期待:白宫经济班子频频更换,且美联储调控经济的能力受到质疑;经济政策不灵,经济外交走上台前,期待中国提供及时和显而易见的帮助。
美国不能自断生命线
当前中美经贸关系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内容及推动力量,经贸摩擦是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的必然反应。美国既然对中国有所期待,更应在竞争中找到“双赢”的层面。
首先,中美是支持经济全球化的两个重要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大的赢家。然而,1995至2002年7年内,美国贡献了全球GDP累积增长的64%,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畸形”的单引擎经济。但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更加依赖外部金融支持。美国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自1966年到2002年的37年中,35年有亏空,而且越来越大,这导致美国经济增长更加依赖外国储蓄。贸易逆差实际是为弥补这种需求缺口而发生的。因此,它本质上是美国宏观经济失衡问题,而这恰恰需要借助发展双边贸易加以解决。相应地,近年来美国对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依赖正日益加深。在新的竞争格局中,与中国恶化双边贸易关系等于切断了美国自己解决长期经济困境的一条生命线。
其次,全球产业结构处于调整期,这深化了中美经贸的互补性,两国经贸关系的必然性和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替代性更加明显。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美经贸互促互动,保持了与世界经济同步向上发展的趋势。未来两国在世界经济中各自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中美对全球资源、资本的需求日渐扩大,进一步开拓经贸关系是实现“双赢”的必由之路。对美国来讲,外来移民加上自然人口增长,至公元2050年,美国人口将达4亿,这决定了美国既不可能在国内市场将中国拒之门外,也不可能放弃在中国市场的巨大份额。
派团采购非长久之计
中国理应辩证看待双边经贸关系中遇到的阻力,对稳固和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的有利因素善加利用。
在两年前美国经济出现问题时,中美经贸关系就已告别10年前的火热荣景,真正考验开始了。目前,中美经贸摩擦仍处于敏感期。两国价格上的差距必然体现在贸易流向上,贸易摩擦近期不可能有大的缓解,美方对中方的贸易限制反而会进一步加强。美国企业要求政府实行针对进口激增的安全保障条款,对中国企业实行反倾销法;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发难等事端预期还会增加;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由来已久,近期又在加强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转让制度、加强出口管制、防范商业机密泄露等工作。
同时,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心态将成为大选的主轴之一。有关中美贸易关系的辩论正在美国展开,这将持续到美国周期性经济复苏之后,或到明年总统选举之后。此外,由于美国面临恐怖活动的风险居高不下,中美贸易将受波及,诸如海关、集装箱检查及其保持海上贸易通道安全的成本均有所提高。
有鉴于此,中国可以考虑主动采取降压措施,减缓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切实履行入世承诺,可不授人以柄;增加从美国进口,把中国大量进口需求的信息疏通给美国商界,以提高其公司向中国出口的信心——长远来看,这恐怕比派出巨型采购团更有效;调动美国在华跨国公司做其政府工作,利于在美国国内拓宽支持中美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当然,中国还应固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共识,联合抵制贸易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