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巴金与中国青年——永远的激情、永远的青春

2003年11月25日 11:40

  中新网11月25日电 巴金的小说主要创造了一个“青年世界”,以《家》为代表的系列作品揭露了封建旧家庭的罪恶以及青年的反抗和追求,如同激情似火的青春赞歌,撼动了30年代的中国文坛,并拥有大量青年读者。但“时过境迁”,身处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是否还会被巴老小说中的激情和青春所打动,所感染?

  今天的《中国青年报》以问答形式刊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谈话录,指出巴金对当代青年更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巴金小说中所体现的那种对理想的追求,那种使命感,那种青春的热情和奋斗精神,而这些正是现今生活中所缺少的东西。

  温儒敏说,巴金的《家》发表于1931年,写的是二三十年代青年的生活、青年的感情。现在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审美心理也和当年大不一样,如今的青年阅读时有一些隔膜,是很自然的。属于经典的东西,对于后世的读者都是有距离的,包括对它所属时代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隔膜,会对阅读形成障碍。惟其是经典,才需要不断超越理解上的“隔”,去逐步深入,触摸人类智慧的积淀,总会有所得。

  他说,巴金从1928年开始写作,六七十年的创作生涯,一共写了20多部中长篇小说、70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散文随笔,还有30多种外国文学译作。但影响最大的还是以《家》为代表的中长篇小说。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是在上世纪30年代,而巴金和茅盾、老舍构成30年代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

  他指出,当时的热血青年很难不被巴金作品那种热情所裹胁,甚至不少人读了巴金作品后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巴金为他们提供了“时代英雄”的偶像。他继而说,对于当代的读者来说,更有意义的,是巴金小说所体现的那种对理想的追求,那种使命感,那种青春的热情和奋斗精神。这正是现今生活中所缺少的。

  现今的文学作品比较缺少向上的力量,颓废的、虚无的东西对青年有负面的影响。他指出,他曾读过一些才十几岁孩子写的作品,已经在“看破”人生,一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样子,这很不正常。巴金作为一位使命感很强的作家,对当下文坛也有启示意义。

  他说,巴金主要是为青年写作,他是永远属于青年的。人们通过他的作品可以了解和感受另一种有激情有价值的青春。其实无论什么年代,青年就是青年,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应当属于正常。

 
编辑:金秋

相关报道:巴金今天迎来百岁华诞 冯骥才等作家撰文表敬意 (2003-11-25 10:46:34)
          巴金:文学生活五十年 (2003-11-25 10:29:35)
          反叛、激情、忏悔和爱——巴金伴随中国走过百年 (2003-11-25 10:22:23)
          学习巴金“说真话”精神 媒体吁贺寿勿流于形式 (2003-11-25 09:09:55)
          庆贺巴金先生百岁华诞 冯骥才等老作家撰文表敬意 (2003-11-25 08:46:50)
          巴金女儿李小林:静悄悄的展览最符合父亲意愿 (2003-11-25 08:31:43)
          朋友眼中的巴金:可爱可佩的挚友、益友和畏友 (2003-11-24 11:37:26)
          巴金百年功业盘点:用文学和真话涤荡心灵垃圾 (2003-11-24 10:39:07)
          文洁若:20世纪中国的巴金可比18世纪法国的卢棱 (2003-11-24 09:53:04)
          中新社通讯:从采访巴金老人到了解、敬仰巴金 (2003-11-24 07:29:32)
          巴金百岁华诞将至 医护人员称其目前状态平稳 (2003-11-22 21:19:30)
          文未竟思难却:巴金未完之作《怀念振铎》(全文) (2003-11-21 13:58:56)
          文坛巨匠巴金十年未竟之作《怀念振铎》公开发表 (2003-11-21 13:42:00)
          文学评论家张义奇披露“P·K”曾是巴金最早笔名 (2003-11-22 20:48:12)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