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规模最大 齐齐哈尔日军遗弃化武处理现场探秘

2003年11月24日 08:45

  从11月初开始,中日双方正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区托管库紧张作业,封存销毁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武器。此次行动得到两国政府高度重视:日方派出33人的专家组,中方也派出百余人在现场协助,整个作业区有150多人,将共同处理当地托管库内的724颗化学炮弹。无论是参加作业人数,还是处理化学武器数量和品种,都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特制帐篷能够滤毒通风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城区边上,这片荒凉的灰色建筑毫不起眼。警卫人员很早就示意汽车慢行,他们胳膊上佩带着“警卫”的红袖标,身穿类似于工作服的蓝色服装,神情严峻,不苟言笑。

  在工作区,军用迷彩帐篷整齐地排列着,帐篷前分别标示着“包装材料”、“器材库”等字样。污染区内身穿防化服、头戴防毒面具的工作人员正在有序地工作。与工作区不同的是,污染区的帐篷周围搭建了1米多高的沙袋防爆墙。

  据介绍,污染区内的帐篷是一种特制的密闭帐篷,里面是负压的,还配有滤毒通风设备,外面的空气能进去,里面的空气不能排到室外,即使出现毒气泄漏也不会造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可以有效防止毒气泄漏对人造成伤害。

  工作人员每隔2小时就需换班

  来到标有“开封点”的帐篷里,一名工作人员从装有锯末的木箱里小心地取出一枚毒弹,轻轻地放在操作台上,由日方技术人员进行封存作业。日方专家先在弹身上书写编号,放在地上进行外观鉴别和拍照,有些需要进行X光鉴别。之后,中方协助团工作人员对这枚毒弹进行密封。先用一个白色布袋将毒弹包起;然后,用锡箔袋进行第二层的防护,抽尽袋内的空气,进行密封真空包装;再将密封好的毒弹套上黑色的胶圈样的一种缓冲材料,用胶带缠好放进特制的绿色钢管内。最后将钢管放入带有编号的纸箱内,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从污染区出来时,所有人员都要在洗消室,走过装消毒水的4个大盆后才可以脱去防护服和防毒面具。从污染区出来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他们每隔2小时就要换班,这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

  闭路电视随时监控封存现场

  在工作区的警备室里,3名工作人员正在电视墙前,严密地监控着整个作业现场。据介绍,为了能随时掌握作业进度和了解污染区情况,在中日双方指挥部内架设整个作业现场闭路电视系统,随时观看封存现场的进展情况。

  电视墙由6个屏幕组成,每上下两个屏幕是一个线路,共三条线路。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业现场,几名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封存化学炮弹,摄像头拉近焦距,可以看到特制钢管上的编码。监控人员一边注视着屏幕,一边告诉笔者:“这套监控系统可以同时将图像传到中日双方指挥部,以便做出最快的反应。中日双方还详细制定了应急救援措施,一旦有紧急突发事件,将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救援。”

  据介绍,这次作业将持续至12月初,这些封存完毕的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将继续存放在齐齐哈尔托管库内,由专人看管,以备将来统一销毁。(解放军报/王茜、陈兵)

 
编辑:宋方灿

相关报道:齐齐哈尔“8.4”事件受害者最后14人治愈出院(图) (2003-11-15 15:24:49)
          日专家曾怀疑齐齐哈尔45枚化学炮弹是否日军遗弃 (2003-11-14 10:30:21)
          齐齐哈尔日本遗留化武封存工作6天封存完近1/10 (2003-11-14 06:21:19)
          齐齐哈尔日军遗留毒弹存放过久部分弹体严重腐蚀 (2003-11-13 17:21:09)
          齐齐哈尔日化武作业紧张有序 救援人员24时待命 (2003-11-11 10:50:32)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