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3日电 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新闻特写,描述了该报记者与与两位中国航天“少帅”的空中“零距离”经历。文章全文如下:
整个机舱有些沸腾。毫不夸张地说,这热情最初是由我点燃。
简直不可思议!在“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之前,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苦苦寻觅却未果的航天英才,就有他们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军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而此时,中国航天界的这两位“少帅”,一位在我后排,一位竟然端坐在我左手边。我的心跳在加快,真的要惊呼:“天哪!”
岂能让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在数遍把他俩的形象同我在电视见到的加以确认后,我主动同他们打招呼并自我介绍,接下来就是索签名,提出合影,他们两人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我。袁家军和吴燕生的名字在机舱里迅速扩散。在我之后,更多的人和我一样如愿以偿。
袁家军和吴燕生看起来年龄相仿,细打听才知道他们仅相差一岁,袁家军四十一岁,吴燕生四十岁。我左侧的吴燕生戴一副眼镜,始终是笑吟吟;后排的袁家军额头饱满,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两个多小时的空中“零距离”,我发现了他们身上的共同点:持重却不失和善,内敛却不乏幽默。这是不是也是中国航天“少帅军团”的特点呢,是不是这些内在的素质造就了他们的“大器早成”呢?
手一直没闲着的吴燕生在小声嘀咕着:“下次得和家军离远点,这次我跟他成了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躲也躲不掉了”,他认定了是袁家军的“明星相”抬升了自己的人气,殊不知,他的名气也大得很呢。
下面的话题也是由签名引起。吴燕生扭头对袁家军说:“家军,现在是不是变得特别能签名?”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签名成了他们生活中免不了的事。吴燕生依照“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中的“特别”句式,组成了“特别能签名”。袁家军则扩展并释意了与人合照时“特别能微笑”:“特别能微笑,有人要求合照,那微笑绝对是发自内心的。”他的语气非常诚恳。
袁家军说他有一张非常珍贵的签名,那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神舟”五号发射前签在首日封上的。吴燕生告诉我,他拥有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们的签名、七大系统总指挥们的签名和中国航天员大队十四名航天员的签名。这些签名分门别类地签在不同的首日封上,可谓是“专业化”。
航天热还会热下去吗?我愿人们对航天的热度永不会削减,对航天英雄们的激情不变。一个对科学向往不断加深的民族,一个将杰出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视为英雄的民族,一定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如果有一天,航天英雄也降临到你身边,请不要吝惜笑容,拿出你所有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