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在告别了马哈蒂尔的权威领导之后,马来西亚各阶层如何面对“后马哈蒂尔时代”的到来?马来西亚新总理,64岁的“好好先生”巴达维能否走出前任的政治光辉?
文/田冰
10月31日,巴达维从“现代马来西亚之父”马哈蒂尔手中接过执掌22年之久的权杖,成为马来西亚第五任总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好好先生”的胜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东南亚室博士张学刚,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巴达维“软弱”、“缺乏信心”的表面印象导致外界对其领袖才能揣测纷纭,但大家不应忽略其“刚强”的一面。巴达维的祖父、父亲与巫统具有极深的渊源,受家庭的影响,青年时代的巴达维口才极好,能言善辩。在他担任副职以后,从大局出发,刻意低调,但坚持原则,显示出他成熟的政治智慧。
巴达维顺利地从马哈蒂尔手里接过权柄,而没有像前三任副总理一样中途落马,自有其过人之处。
首先,巴达维“侍母至孝”,为其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几十年来,巴达维几乎每月都会抽出时间回家乡探望老母。在他正式宣誓就职的第二天,就回乡省亲,一方面不排除其为大选拉选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确实留下了一段孝母佳话,非常符合东南亚民族传统,赢得了人心。
巴达维在巫统党内一向被人称为“好好先生”,从政以来的两次重大挫折都被其一一化解,并重获信任。以威权、坦荡直言著称的马哈蒂尔反对不同意见,反感政治挑战。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前三个副手都因此而废。巴达维以其个人特点进入马哈蒂尔的视野,最终“浮出水面”。
再者,巴达维本身具有浓厚的伊斯兰教温和派色彩,在国内获得广泛支持。无论在巫统还是“国民阵线”的政治圈内,没有公开的敌人,无人质疑巴达维的政治地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主任张锡镇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巴达维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与前任总理性格上的强烈反差,但马来西亚“威权主义政体”不会因此而改变。巴达维温和的政治态度会使其更具亲和力,其政策执行上将更具民主色彩。
萧归曹随,还是推陈出新?
摆在马来西亚新总理面前的,虽然不是“国事如麻”的烂摊子,但也并非高枕无忧。
巴达维首先要确立个人政治威信,确保政令畅通。“马哈蒂尔时代”的光环暂时还难以褪去,反对党试图利用外界对新总理能力的怀疑而大做文章。原内阁成员全部留任,但也与巴达维有一个磨合期。巴达维已经表示将在合适的时机对内阁进行调整,意在权力稳固的前提下“纯洁”内阁。
围绕政令畅通,巴达维上任未及一周,已先后在国会及内阁会议上表示,要重新设计地方议会与政府的结构,决心提高政府官员的素质,遏止官僚作风,剔除贪污文化,树立威信、效率和可靠的政府形象。巴达维誓言要维护国会民主,尊重三权分立,“维持制衡对防止滥权是非常重要的”他说。
张锡镇则认为,在马哈蒂尔时代,最受争议的就是“解决马来人困境”的政策。马来西亚一直潜藏着一些不安定因素,如种族冲突、宗教纷争、族群特权,包括政治、经济以及教育领域的分配与特权等问题。马来西亚以宪法规定马来人享有各领域特权,且不容许讨论,政府运用国家强力机器施行强权压制,政局才保持相对稳定。
实际上,早在1999年大选时期,马来西亚国内14个华人社团就曾联合向政府提出70多项诉求,争取当地华人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当时政府为了争取华人选票而满口答应,但事后并未兑现,引起华人不满。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种族不平等的问题在东南亚,特别是在马来西亚愈发引人关注。到了巴达维手里,特权与发展的矛盾也必然重新显现,迫使巴达维重新审视不合理的保护政策。巴达维在其首次施政演说中也强调,国内各种族分享权力是政府施政的核心,呼吁全体人民给予合作与支持。可以认为,巴达维已经发出了内政改革的信号。
在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马来西亚经济虽然得以恢复,并保持4.5%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国外投资锐减,市场竞争扭曲,政府财政赤字激增。针对外界对其缺乏经济管理经验的质疑,巴达维在其施政演说中表示,马来西亚必须寻找和确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农业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加强研发,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而在此前举行的世界华商大会上,巴达维盛赞马来西亚华人是“主导市场的民族”,对国家成长及发展功不可没。此言一方面打消了华人对经济政策能否延续的疑虑,一方面也巩固了巴达维在华人圈的选票,可谓一举两得。
在外交方面,作为不结盟运动主席国和伊斯兰会议组织主席国,马来西亚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伊斯兰国家典范。能否继续维护伊斯兰社会的团结,并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将是对巴达维的又一考验。张学刚认为,具有多年外交经验的巴达维,在对外关系上必将延续马哈蒂尔政策,但他将会以自己的方式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到目前为止,巴达维尚未任命自己的副手,党内已有政治人物觊觎这个炙手可热的位置。而反对党特别是伊斯兰教党的势力版图渐渐扩大,如何制衡该党势力的抬头,也是巴达维的一块心病。
正如外界所言,“马哈蒂尔的马来西亚充盈着马哈蒂尔的个人魅力,像一个传奇;巴达维的马来西亚也许更朴实,像一个真实的故事”。
“政治绅士”巴达维
达图·阿卜杜拉·哈吉·艾哈迈德·巴达维,1939年11月26日出生于槟榔屿的望族,其父是巫统的创始人之一,其母具有马来族与华人血统。巴达维从小深受多元文化的熏陶,大学期间主修伊斯兰研究。
1978年,巴达维步其父后尘进入政坛,当选巫统国会议员。6年之后已是巫统的三位副主席之一。历任教育部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等职。1987年巫统党争时,巴达维由于“站错队伍”被迫退出内阁。1993年他又不敌少壮派的挑战,失去了巫统副主席一职。1999年巴达维东山再起,被任命为副总理兼内政部长、国家经济行动委员会副主席。2000年5月,当了16年巫统副主席的巴达维被选举为巫统署理主席,成为国家政坛的第二号人物。
经过政坛洗练的巴达维温和、中庸,低调处事,生活简朴,素有“廉洁先生”的美誉,这在腐败滥权丑闻不断的马来西亚政坛最为人称道。
如今,身兼总理、内政部长、财政部长三职的巴达维已站在马来西亚政治舞台的中心。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总第1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