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9日电 新近问世的《瞭望东方周刊》日前刊文,对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新政”内容做出十一点总结。
文章认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一年,已实现平稳过渡。根据各方看法,文章试图概括“新政”的特点,认为“新政”即是:
一、开始把中共十六大确立的指针施行在治理国家的具体实践中。
二、创造了一种掌控艰险复杂局面的新经验。抗击非典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
三、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将其具体表述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四、在改革上有新手段。正是这一届政府结束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模式,进入到突破体制性障碍的纵深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的新一轮改革正在带动利益格局的重新组合。
五、为政治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实际内容。比如,尊重宪法,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新领导人特别强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认为没有政治文明的发展,其他两个文明都没法推进。
六、改革了呆板的宣传报道模式,强调“三贴近”,提出“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
七、用新的思路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比如,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废除收容遣送制度等。
八、港澳台工作的新思维。比如,尊重香港民意,创造性地化解香港危机。
九、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进行新一轮裁军。
十、全方位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较好地应对了美伊战争、朝核、人民币汇率等局势,并把大国关系提升到了新高度。
十一、以改革的精神推进中共自身的建设──称之为“新的伟大工程”。重点是改善党的执政能力,并提出“党的建设必须从中央政治局自身抓起”。
文章引述权威人士说,这一届政府的特征,可以用“为民、务实、清廉”来概括。另外“新领导人已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但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对经济有反作用,有时至关重要。”
文章引用一位国务院官员的话说,所谓“新政”,并非是以领导人更替人为界定的,而是从时代发展的客观进程来看。当胡锦涛和他的新班子登上政治舞台时,中国正处在历史的拐点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新形势,要求中国新领导人必须拿出新的思路和措施来应对。
文章又引述一位资深的中共元老说,制度化的集体决策成为了新的历史趋势。
还有人说,新政就是办许多让老百姓受益的新鲜事情。统计发现,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新”字,其要求新领导人革新、创新的期待非常明显。事实上,这一年来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创新举措,基本上都能在十六大报告里找到源头。其中,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更是对十六大报告有关表述的进一步具体化。(胡奎、辛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