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20世纪下半叶的香港史,一定少不得这个名字:叶锡恩(Elsie Hume)。
30岁以上的香港人都知道她。港英殖民时期,她大胆揭发体制内猖獗的贪污现象,为劳苦大众伸张正义,也为香港人争取权益。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警队贪污情况大为改善,她是推助力之一。她被港人喻为"香港良心"、"社会运动家",自己却是道道地地的英国人。1985年,她与教育家杜学魁结婚,成为中国媳妇,改名杜叶锡恩。
她的一生充满传奇。年轻时到中国大陆传教,后辗转到港。在港英治下,当时香港贪污成风,她以能说英语的优势奔走于衙门,为市民申诉,却发现政府根本无动于衷,教会也不认同她的作为。1955年的一天,她在教会大堂宣布脱离传教士身份,正式挑战港英体制的腐败。她历任市政局议员长达25年,活跃于政坛。她也办校,与同事杜学魁携手办学30年后,两人于暮年结婚,共度晚年。
让青年了解香港历史
至今,90岁的杜叶锡恩仍是她创办的慕光英文书院校监,学校坐落在九龙观塘山坡上。在摆满英文书的书房里,她神采奕奕地接受访问。
"我观察美国50年了,它的人权状况越来越糟。"她说。这几年,她大量阅读深入探讨时事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资料,对经济殖民主义不断扩张感到忧虑。她在书中写道:"一种新的殖民主义,正化身为民主出现,向接受其教条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实际上民主和人权从未得到落实。"
"媒体追求当下的耸动新闻,年轻人无法从媒体获知真相,对早年香港也全无了解。"阅读她写的新书《殖民香港》,年轻一代香港人可能会诧异,他们熟悉的法纪严明的香港,30年前,贪污和不公正现象却严重得难以想象。
由于获得信任,向叶锡恩申诉的市民不计其数,因此她写的《殖民香港》中的案例非常丰富、生动、真实。当时香港黑道猖獗,警察与黑社会勾结,放任他们的犯罪活动,举报是徒劳的,因"反贪污部门比任何部门更贪污"。虽知道徒劳,叶锡恩却无法袖手旁观,她千方百计举报,并不断推动反贪污活动,成为黑社会和贪官眼中钉。她接过一些恐吓电话,向警方报案要求保护,英籍警官竟说:"我想你需要的是精神医生。"她害怕过吗?"没很害怕。不过有人告诉我,若我是华人,早就遇害了。"
在人权、民意未受尊重的70年代,叶锡恩就主动接见市民,并大声呼吁推动民主政治,使她赢得"民主老斗士"的称誉。但是,近年她接受中方委任担任港事顾问,有人便批评她亲中;去年她公开支持基本法23条立法,更多人不以为然,指责她已彻底退化成保守老人。
对此,她回应道:"我不认为我亲中,我是亲香港。亲中是民主党给我的标签,对我很不公平,因为我一直在为港人发言,而不是为'中国'发言。"
质疑民主派亲美立场
说到"保守",她更愤愤不平:"我想,我比那些所谓民主派更民主。我仍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他们也仍支持我。"
她又说:"李柱铭?去美国投诉基本法,基本法干美国何事?美国凭什么管香港?"
《殖民香港》第二部分题为《民主到底怎么了》,反省了"一人一票"选举制的问题。她指出,嘉年华会般的竞选活动劳民伤财,政党须依赖财团政治献金,造成利益交换、官商勾结。而一人一票选出的领导人,经常只为一小撮人服务。书中举证历历,指出美国种种不民主,许多决策人民毫不知情,又以民主之名行侵略弱国和经济殖民之实。
杜叶锡恩认为,美式民主已成为"放任的资本主义"。书中引述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话:"美国……就像当年的罗马帝国,在受她支配的海外地区支持富人剥削穷人。既然穷人总是比富人多得多,这种政策就滋长了不公不义,造成绝大多数人的不幸。"她认为,在汤恩比说出这段话40年后的今天,这种情形更趋恶化。
看尽一个世纪的兴衰演变,为香港服务了大半生,杜叶锡恩仍然积极面对人生。她视为"灵魂伴侣"的杜学魁一年多前逝世,对她来说是一大打击,却没有把她打垮。以90岁高龄,她著书立说,只是想把她这半个多世纪来所看到的,所经历过的,告诉年轻一代。至于功过荣辱,就留予历史评说吧!
(来源:《中华文摘》,原摘自《香港亚洲周刊》,文/张紫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