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谁来揭发田凤山? 专家三大深思警示监督缺位

2003年11月11日 09:43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即使陆天明真的勇敢地起来揭发了田凤山的问题,也未必能起多少作用。真正能起作用的不是几个“反腐英雄”,而是有效的、有强大抗干扰能力的监督体制

  据新华社报道,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因严重违纪于近日被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查处。

  田凤山的被查处,在海内外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又一次显示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根治腐败顽疾的决心。

  据近期各种媒体对田凤山问题的相关报道,田凤山的违纪行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在黑龙江任职期间,与该省发生的多起腐败案件有涉;二是在田凤山主政国土资源部的工作期间,全国一些地方在土地审批、流转和国土专项资金使用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不管上述有关田凤山的违纪、腐败报道是否属实,但可以肯定,在中纪委没有掌握这位被西方看来是“内阁”官员的违纪、腐败事实前,决不会轻易做出这种决定。

  既然如此,如果把田凤山违纪的蛛丝马迹和他仕途发迹的过程加以比较,不难发现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深思之一:在田凤山身上,存在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他违纪、腐败,而同时又在不断地被重用、升迁?

  比如,他在担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期间,就与国贸城的受贿案有关,但后来被提升为省长,再后来又进入中央,所有这些调任、升迁,按照选拔任用程序,均需进行严格的考察。但田仍能一路升迁,现在看来是否反映出在重要领导职务的选任方面,还存在着制度缺陷?

  深思之二:在对高官的监督中,人民群众究竟能够扮演什么样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理论上讲,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所有公职人员行使的权力,都应该受到人民的制约。但在现实中,人们似乎很难体会到人民对官员、公仆监督的力量。以田凤山违纪、腐败案为例,田凤山落马后,作家陆天明透露电视剧《大雪无痕》中的腐败分子省委顾副书记,就是以田凤山为原型。

  《大雪无痕》已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过两年多,其间田凤山依旧当他的大官。我们不能苛求一个作家当初一定对田凤山的问题进行揭露和举报,退后一步想,如果这位作家当初真的勇敢地起来揭发了田凤山的问题,也未必就能起多少作用,搞不好,还可能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灾难。这些官员打击报复的手段令人担忧。石家庄市建委那个与程维高斗争了8年的干部被投入监狱的事实,即是对这一问题的绝妙注释。

  在“主人”不敢揭发“公仆”问题的地方,在人民害怕官员打击报复的地方,人民还能发挥其主人的监督作用吗?

  深思之三:对于行使公共权力中的特殊岗位,需要不需要建立特殊的监督框架?

  实际上从程维高、刘方仁,到田凤山,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现象就是:这些人不是没有经历过一番奋斗,也不是一开始就想成为一个腐败或违纪分子。他们的共同悲剧在于,当他们的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状态下,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欲望远远超过了人性本身所具有缺陷的自制力,以至把自己曾经构建的人生追求、理想大厦用自己的言行击得粉碎.成为一个失去正常人格力量的“另类”——一方面冠冕堂皇的职位,决定他们必须在人前演戏,装出“正人君子”的姿态;另一方面,他们又惶惶不可终日,连做梦都想着一旦真相暴露,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

  腐败官员人格分裂、家破人亡所造成的一幕幕悲剧说明,对那些在公共权利行使中的特殊岗位(位高权重),只有建立特殊的监督框架,才能避免这种“另类”的大量涌现,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公共权力的滥用,给党和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汪玉凯(本文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编辑:闻育旻

相关报道:媒体披露田凤山事件后中国土地政策将有重大调整 (2003-11-10 14:31:07)
          中国《新闻周刊》:“问题部长”田凤山(目录/图) (2003-11-05 15:26:56)
          田凤山严重违纪被免职 孙文盛任国土资源部部长 (2003-10-28 15:39:06)
          田凤山:中国已经初步掌握全国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2003-04-19 08:57:06)
相关专题:中国反腐败加力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