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以死相抗” 青海两少女因被“逼婚”相继自杀

2003年11月10日 10:07

  今年新学期开学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乡两名少女因被逼婚相继自杀。此事在当地引起巨大的社会震动。11月4日,记者赶赴该县调查。

  两名少女都是街子乡三兰巴亥村村民。记者向村民打听,很多人都说这是别人家的家务事,不是很清楚,但还是感慨说这两个“阿娜”(当地方言,指未婚女子或女孩)年纪轻轻就自杀太可惜了。

  在驻村干部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三兰巴亥村两少女家,其中一户人家大门深锁,据邻居讲,已经好几天没人住了。另一名自杀少女的父亲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自杀少女白丽(化名)的父亲说,女儿去年从中学退学在家,经父母撮合,嫁给了本村在格尔木做生意的男青年安乙布。2003年9月10日,双方家庭为儿女办了婚事,女儿还去了格尔木。10月10日,按当地风俗,女儿回娘家。下午3时左右,突然发现女儿脸色铁青,有过敏症状,急送医院抢救,但因抢救无效死亡。

  据悉,两名少女都曾在循化县女子中学就读,今年女中并入循化中学。于是记者赶往循化中学。

  记者找到了原女中初三年级班主任白景宏。据她介绍,自杀的两名少女,一名叫李萍(化名),一名叫白丽,是原循化女中初二(一)班的学生。两人是同桌,又是同村人,平时关系非常要好。白老师说,两人的年龄应该都只有16岁。李萍自杀的时间是9月1日,当时学校刚开学,又处在两校合并的初始期,发现她没来报到,学校还没来得及去做工作让其复学,事情就已经发生了。听与李萍同村的学生说,她是喝农药自杀的。

  李萍的同学何秀花、韩玉萍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况。以前的李萍活泼开朗,一直向往当一个女警察,曾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同学们都喜欢和她在一起。但出事前,同学们经常看见她闷闷不乐,上课的时候还哭过。好友多次问她,她才说出因为家里人让她嫁人,她不愿意嫁的事。她还说:“如果要我结婚,就会以死相抗。”

  何秀花说:“我当时就没在意,可没想到李萍真的自杀了。我现在真后悔!”8月28日,学校开学,李萍没来,何秀花就在公共电话亭给她家打了个电话,没想到这竟是与她最后一次通话。李萍在电话里说,家里已经为她订了婚,她不愿意,但家里硬要逼她,春节就要结婚了。结果9月1日就传来了她自杀的消息。

  白老师说,李萍个子高,容貌秀美,常常是班里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她的家庭富裕,是全班级家境最好的学生之一。

  李萍去世后刚刚40天,又一个女孩白丽也自杀身亡。据她的同学说,两个人以前曾经相约如果都被家里逼婚,就一起以死相抗。听说白丽是服安眠药自杀的。

  白老师在给记者讲述这一切时,非常感慨。她说,在循化中学,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不仅不用交学费,而且只要来上学,就都能领到助学补助。根据家庭条件,许多学生都能领到每学期180元到210元不等的补助金。去年学校还减免了所有学生的课本费。但即使如此,还有学生来上学时,只上一个星期的课,领到补助就回家了。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整个循化县“普九”教育的艰难。

  循化中学校长马全忠和教务主任王晓军告诉记者,事情发生以后,震动了整个循化县。这学期开学以后的20天左右,还有家长带着一些失学孩子来报到,生怕自己的孩子会出现类似情况。两名少女自杀的血的教训,给那些让孩子辍学和早婚的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循化县教育局局长韩学峰11月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循化县民族教育起步晚,全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普九”任务在该县开展难度很大,现在只能说勉强完成了“普六”的目标。

  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妇女在当地的地位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认为“女孩一嫁人就是泼出去的水”的思想还相当普遍,在农村这种意识更加浓厚。许多家长觉得,让子女早日成婚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女孩,长大后怕“出事”,怕听到流言蜚语,因此女孩早婚现象比较严重,这也是导致一些适龄学生辍学的原因所在。

  近些年来,循化县在加强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工夫,1999年出台了《循化县义务教育暂行条例》,县委县政府还成立了“普九”领导小组,每个乡镇都设置了义务教育执法队。另外,国家财政还拨款支持着义务教育助学金、贫困生救助金、中小学课本减免费等,社会各界还通过很多渠道进行私人救助。在整个循化县境内,在校生有2.1万人,其中一半学生可以享受到这些救助。

  尽管如此,辍学的孩子依然很多。老师家访询问辍学原因时,许多家长都说是出不起钱,但韩局长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刘芳 )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