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在“大选”前130余天万里迢迢赴巴拿马参加该国建国百年庆,明眼人都可看出目的有两个,一是希望为连任“选举”加分;一是寻求和美国政要接触。在这两个目标下,诸如陈水扁和鲍威尔两度握手这类社交场合很稀松平常的事,却成了“突破”和报纸的头条新闻;有些场合意义似被夸大,充分反映台湾“外交”困境下“外交饥渴症”的怪象。
观察这次陈水扁“访问”,几个特殊现象似可注意。美方在陈水扁“过境”限制的确有所放宽,但放宽之外,仍严限依循美方订定的框架内行事。陈水扁可公开活动、让媒体随行采访的所谓“突破”,更重要的内容是陈水扁应美方要求,公开重申“四不”。
从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事后再三强调这点,可知美方的“开放”是“表”,要陈水扁再次宣示“四不”才是“里”,美台双方似有某种交换和承诺。
其次,对这次“出访”造势,陈水扁“竞选团队”高度重视,因此台湾随行的媒体采访团,所获讯息、待遇规格尽可能提高,都予媒体第一手采访机会,并不时举办茶叙、吹风会。其中最重要的“回报”,迨为媒体“报喜不报忧”,遵循“官方”口径报道,充分发挥为“选举”宣传的效果。
例如此行陈水扁在纽约虽有台湾乡亲数百人欢迎,但也出现抗议“台独”的场面;台湾各“邦交国”在纽约总领馆合办欢迎酒会被美方制止取消;而陈水扁“来访”活动美国主要媒体均未作报道等等,这些不利于陈水扁宣传的细节,台湾媒体似罕见提及。反之,许多细节如陈水扁被允许在纽约过街,与欢迎的乡亲握手寒暄、通过联合国大厦前感叹说“总有一天可进去”等细节,都被用放大镜强调。
在巴拿马时陈水扁与鲍威尔同时出现,在酒会及午宴中彼此握手寒暄两次、说些什么,都成象征意义重大的“突破”。但如抱平常心视之,类似结论实幼稚可笑,因为这样的场合握手寒暄,是基本的社交礼仪,谈何“外交”突破和欣喜。
台湾自身用放大镜去检视外人看来很平常的各种“突破”和“成就”,属自贬身价,并不健康。
台湾方花上亿元新台币,实不必夸大所谓的“突破”,因为加减乘除之后,陈水扁此行其实仍在美中间设定的“鸟笼”中飞舞,美台情势并未变。
来源:美国《世界日报》(内容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