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城市“韵味”与民族“断奶”

2003年11月05日 10:16

  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是一座内地省会城市,这几年可谓日新月异。这不,现在它又要在其东部广袤的田野上兴建一个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按照设想和规划,该新区要将现在农民们星罗棋布的渔塘合并改造,活生生挖出一个比杭州西湖更大的人造湖泊来……老实说,看着刊登在报纸上那气势磅礴的平面效果图,我真是心潮澎湃,打心眼儿里为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的宏伟蓝图兴奋和自豪。

  但在自豪的同时,我心里却又隐隐作痛,因为这座城市是一座严重缺水的城市,人工建造一个比西湖还要大的湖泊,其水源来自哪里?报纸告诉我:黄河。"经专家预算,6.08平方公里的龙湖要想达到生态水系的水质标准,里面的水一年至少需要换4次,再加上15公里长的运河和占地百公顷的中央商务区中心湖,一年共需要8695万立方米的清水,而其中的7400万立方米全来自黄河。"

  7400万立方米的黄河水是个什么概念?"根据国家制订的黄河水分配方案,正常年份全省能分得55.4亿立方米的黄河水"。这也就是说,供全省一亿人口使用的近1/70的黄河水被挤出来,将不是用在生活和生产上,而是用在了观赏上,"它将使干旱的北方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必然让外人刮目相看。"

  当然,按照规划,这些水是不会浪费的,每年流进排出这7000多万立方米的水除了自然蒸发和渗漏外,剩余的将用于工业供水、消防用水、环境用水、居民生活杂水和农业灌溉,可谓物尽其用。可我又在想,尽管这样的规划"滴水不漏",可黄河承受得了吗?

  我们知道,今天的黄河已然快变成一条季节河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却时而不能"奔流到海不复回"。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河水被所流经的城市大量抽取。那么,为了赋予一座城市"让外人刮目"的"韵味",而再抽取本已干瘪的黄河血脉,这"韵味"是不是也太昂贵了?当然,这个"昂贵"只是我从生态的角度来看,按照当前的水价计算,这些水只需要1600万元,对于一座GDP达几十亿、上百亿的城市来讲,实在是九牛一毛!

  我的心里真是非常矛盾。作为这座城市的居民,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城市美丽而韵味十足,天天让外人刮目,哪怕把他们的眼皮都刮红了才好。但黄河呢?这个养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呢?她的"韵味"又有谁去关心?我只知道,如果她所流经的每一座城市都这样"榨取"她,我们的民族"断奶"之日也就为时不远了。

  (来源:《中华文摘》,原摘自《中国经济时报》,文/高立学)

 
编辑:余瑞冬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