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5日电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发表文章指出,目前粮价上涨是一种正常复归。近几年粮食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有发生变化,近中期内中国不会出现全局性的粮食短缺。但今后几年粮食政策应由过去几年适当控制粮食产量转向促进粮食产量的合理回升,以保持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
文章写到,对于这一次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专家分析指出,粮食价格上涨有国内近几年粮食减产、库存消耗的原因,但这波上涨行情跟国际市场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很大关系。同时,市场上一些粮食经销商、加工企业对于未来粮食价格的预期过于“悲观”也抬高了粮价。实际上,粮食供求的形势不会那么紧张。现在国家正准备采取一系列措施,粮价被平抑下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近期来讲,粮价会有所回落,但不会低于九月份的价格。
文章援引专家的观点称,减产趋势是对上一轮超常增产周期的合理回归。但如果明年继续减产,粮食产需缺口在现有水平上继续扩大,就可能出现粮食供求偏紧的局面,粮食供求的“拐点”就有可能到来。
文章还称,中国粮食问题从总体上是主要依靠自己解决,完全自给自足或依赖他人都是不可取的。总体来说,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优化粮食生产布局为主,以粮食储备调节和粮食进出口调节为辅,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强化对低收入阶层的粮食援助,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合理途径。
文章还援引专家的话指出,中国对粮食问题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已趋于成熟,现在应根据中国粮食供需面临的新形势,适应中国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需要,及时调整中国粮食安全管理战略。基本思路是,区分政府危机管理和粮食常规调控的责任,建立由政府负全责的粮食安全危机管理机制,以及以市场机制为主的常规粮食调控体系。
除危机管理外的粮食问题,包括粮食供需和市场价格的正常波动,应纳入常规粮食调控体系,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如建立完善、成熟的粮食市场体系,多元主体参与的流通体系,以及高效率的商业储运和进出口体系,由市场,而不是政府来负担和消化正常的粮食市场波动风险。(黄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