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央日报”10月29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最近,许多中外有关中国大陆发射宇宙飞船的报道均表示,这个举世瞩目的太空研发计划,早已在美国、欧洲及日本引起广大的讨论:中国大陆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能够在科学发展上大幅迈步。这样的升空意义不仅在于实现中国人征服太空的梦想而已,其中包括大陆对于全世界人民国力的展示,及追求卓越、超越国际的雄心壮志。
日前笔者刚拜访大陆高校归来,深深感受到对岸学生在学习上充满高度热忱与态度积极的印象,甚至依稀看到这一代的年轻人在思考深度及关怀广度上已远远超过他们的父母。
以笔者所访问的几所学校中,北京大学副校长只有五十出头;西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不到四十岁;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副校长只有四十岁左右,而校长则只有四十五岁。上述这些年轻的管理干部遍布全国各地与各高校中。这些人与上一代人,尤其在文革时所培养的“老三届”或是“新三级学人”截然不同。他们比上一代人受过更完整的教育,且多数曾出国进修、访问,所到之处遍及欧美各角落。因此在许多的看法及管理风格上,更加开阔与务实。
尽管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少反弹声音,但基本上大陆高教政策改革的大方向仍放在追求卓越、提升每个人工作效益。据说现在大学中,教授抢着上课,想办法找期刊、出版社出版。而在社会的服务方面,也不遗余力。因为学校的经费中,政府只负担四分之一,其余必须透过学校科学研究、向外争取研究经费、与企业产业合作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因此在这一波的改革当中,可以看出透过领导班底年轻化,加上校内学术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大学的办学与研究的整体水准。
笔者在访谈的大学中,看到年轻一辈学生对于个人的定位相当清楚,认为唯有透过学习,争取好的成绩,将来就业也才有较好的竞争条件。年轻化加上苦干实干,是笔者走访大陆高校的心得,反观岛内高等教育改革呢?除了拿教授们国际期刊出版数量评比之外,还有什么具体的改革计划?提升大学人力素质呢?也许我们不需要和大陆拼太空计划,但高级人才的竞争早已开始且已全球化竞赛,我们的大学教育够扎实吗?
来源:摘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周祝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