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黄春平西子湖畔讲述“神舟”上天的背后故事

2003年10月24日 14:39

  中新网杭州10月24日电题:“神舟”上天的背后故事

  记者:张慧慧

  神州大地上,人们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中国成功地将人类送上了太空。这也是继美国、前苏联之后世界第三个能够成功演绎飞船载人进太空的传奇故事的国家。这一天,世界被炎黄子孙的智慧折服了。

  然而,绚目的荣耀与光环之下,同样有着梦幻般可敬的色彩。当“神舟”五号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走进西子湖畔“蠢动”的视线中时,人们得以认识了这一切成功背后的人和事,记住了一批与闪光灯无缘的真正英雄。

  这是民族的自尊:中国人用自己的技术和工业把飞船送上了太空,使“国产”技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辉映;二点五米的底部直径、二点四米的高度,这样的飞船舱体犹如一个六平方米的房间,神舟飞船就这样成为了目前世界上同类飞船中空间最大的“宇航员之家”。

  面对荧屏,人们看到的只是事物的最光彩一面。事实上,很多事情因为难以预测而有了更多的梦想和感动。太空是一个人类获知信息比较少的地方。这样的陌生和不可控制,无论是对技术人员,还是宇航员都是极大的考验。一千二百平方米大的巨型降落伞、缓冲发动机点火启动等只是人类所能做到的最佳防护措施,却无法彻底避免危险的发生。中间任何环节稍微有点问题都将威胁到宇航员的生命安全。黄春平回忆说,当时很多地面人员含着眼泪送杨利伟登上了飞船,也是用同样的泪水来迎接他的胜利归来。激动和骄傲如此肆无忌惮地写在了这一批坚毅可敬的航天事业工作者脸上。

  两万元,这就是黄春平总指挥在众人面前豪不避讳地谈论到自己薪金问题时给出的数据。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这样的价位实在有些“低廉”。据了解,目前国家为了飞天项目在地面建设上投入了一百亿人民币,而在近十年的飞船火箭研发上投入了七十多亿元。“一年七个亿,相当于建造一段二至三公里的地铁。”中国的现有国情下,航天事业终究还是得到了国家和国人应有的尊重。不过,黄春平也坦言这次杨利伟在太空中没能拍摄到长城画面,有些遗憾。

  此外,黄春平透露:目前飞天大队共有十四名宇航员,平均飞行小时超过八百小时,是从全国各地一千五百多名歼击机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高素质人才。包括杨利伟在内的两名宇航员还被派往俄罗斯学习。虽然飞天的第一次任务已经结束,但是接下来包括杨利伟在内的十四名宇航员们还会继续训练,为接下来的飞天做好准备。(完)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