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光芒四射、瑕瑜互见。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的女人。
宋美龄兼具中国古典气质和西方优雅风度,而又带有犀利、精明的作风,使西方人如醉如痴、又爱又恨。罗斯福、威尔基、陈纳德、马歇尔、麦克阿瑟、鲁斯都对蒋夫人有着错综复杂、莫可名状的情结。蒋介石的抗日、“剿共”和保卫台湾,处处需要美国的助力,而宋美龄就是他获取美国物资援助与道义支持的最大本钱。
“就是她!就是她!”让美国人如醉如痴的仪态与讲演
宋美龄在外交舞台上的最大表现,是1943年“征服”美国的访问。
1943年2月17日,宋美龄一行赴美后自海德公园搭乘火车于下午5时10分抵达华府联合车站,车站内外万头攒动,挤满欢迎人潮。白宫以国宾之礼欢迎蒋夫人,2月18日,可说是她生命史上的一大日子,她要在众议院发表一篇相当重要的演说。她必须把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的情况,生动地介绍给美国国会和美国人民,以唤起美国朝野对中国的同情与更进一步的支持。此外,她个人的形象和声望,端看她在国会山庄的表现。
罗斯福夫人陪同宋美龄至国会,议员席和旁听席座无虚席,她向鼓掌欢迎的参议员微笑颔首。宋美龄原仅计划向众议院发表演说,抵华府前始接获副总统兼参院议长华莱士之邀向参议院“说几句话”。宋美龄一开始即说:“余本非善于致辞之演说家,其实余并非演说家;然余亦非绝无勇气。盖数日前,余在海德公园时,曾参观总统之图书室,其中所见,其最令余发生兴趣者,即玻璃窗内有一总统一篇演词之初稿,第二次稿,直至第六次稿。昨日偶与总统提及此事,谓知名而公认为优良之演说家如阁下者,其演说草稿之次数,尚须如此之多,殊使余有以自慰。总统答称,彼演说词草稿有多至十二次者。准次而论,余今日在此临时发言,诸君当能谅我。”这段开场白获得了如雷掌声。
宋美龄在参院的演说,举出了美国飞行员杜立德上校1942年4月率队轰炸日本后,数名飞行员在回航时降落我国山区获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如同回家。她说:“余在贵国度过余身心长育之时期。余操诸君之语言,不但操诸君内心之语言,且操诸君口头之语言。故今兹来此,亦有如见家人之感。”
宋美龄的演讲不时被掌声打断,有时会有近五分钟的掌声。她在结语中的一句话,获得了满堂彩,她斩钉截铁地说:“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众院议事厅爆出了历久不歇的掌声,一位议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宋美龄差点让他掉下眼泪。
一位住在新泽西州东奥伦奇市的家庭主妇,寄了一张三块钱的汇票和一张上海难童在火车站哭泣的剪报至白宫,要求代为转给宋美龄。这位美国太太说:“三块钱汇票是我的三个女儿合送给那位在火车站哭泣的小朋友。”这是宋美龄的国会演说经由收音机转播全美,打动千千万万美国人心田的最佳证明。每天有数百封来自全美各地的信件寄至白宫,收件人是宋美龄。《华盛顿邮报》一位名记者写道:“她所要的是什么?是为了整个地球上的人类。”
在国会演讲后的第二天,影响力并不亚于国会演讲的记者会在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室举行,172名记者挤满了办公室,争睹“亚洲第一夫人”的风采。在记者会上,宋美龄坐中间,罗斯福在右,罗斯福夫人居左。《时代》周刊说,宋美龄有如初次登台演出的少女一样,总统一直在抽烟,总统夫人的一只手放在宋美龄的椅子上,状似护卫着她。主持过数以千计记者会的罗斯福像个纵容的叔叔介绍他美丽的侄女,他说“蒋夫人是个与众不同的特使”,他要求记者不要问难以回答的问题。
穿着一袭黑色旗袍,胸前别了一支中国空军军徽的宋美龄,一开口就不同凡响。她说,她在中国战场访问过前线无数次,不知惧怕为何物,但此刻看到记者的笔不停地挥动,心里面不知道是怕还是不怕,“然而,我看到你们的脸上都闪烁着笑容,我感觉到我是你们的朋友……”,记者热烈鼓掌。尽管如此,美国记者们开门见山就提出一系列尖锐问题,有个记者问她:听说中国并没有充分运用其人力?脸上露出不悦之色的宋美龄,提高声调回答说,中国在人力上已尽全力,但缺少军火,中国不缺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但没有足够的飞机和汽油。一个记者马上追问:中国如何获得军火?宋美龄很技巧地把难题推给罗斯福,她恭恭敬敬地转向罗斯福说道,总统解决过许多重要问题,度过许多危机,最好由总统来回答这个问题。记者微笑着看罗斯福如何“接球”,面对多次类似场面的罗斯福马上接腔说,要把飞机和空需品运到中国去,可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但美国政府正戮力以赴把这些重要物资送到中国。他说,如果他是中国政府成员,也会问:什么时候运来中国?为什么不多送一些?作为美国政府一分子,他将会回答:我们将以上帝所允许的速度,把物资运往中国。罗斯福说完后,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一位记者立即问宋美龄,她对加速美国军火运华一事有何建议。宋美龄站起来,两眼盯着前方,然后转向罗斯福总统,徐徐说道,他刚刚说过将以上帝所允许的速度把物资运往中国,“但我提醒大家要记住:自助者天助之。”罗斯福听了大笑,并说他非常同意“自助”乃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不过,有些记者觉得宋美龄有点咄咄逼人之势。有位记者问及飞虎队在中国表现如何?宋美龄大加赞扬美国志愿飞行员对中国抗战的贡献。“老政客”罗斯福知道记者会如果继续开下去,宋美龄的风头会比他还健,于是宣布散会。
记者会使专栏作家克莱伯大呼过瘾,他说,也许有一天要让影星海伦·海丝来演这个角色,不过她演得再好也比不上真实生活中的宋美龄。
2月28日晚上,宋美龄一行坐火车离开华府,展开她的忙碌而紧凑的“征服美国”演说行程。宋美龄的火车在半夜经过犹他州一个小镇,全镇居民(包括50名小学生)在车站守候通宵,希望能一睹宋美龄的风采。火车紧急停车后,宋美龄仍在睡觉,一个女佣打扮成宋美龄的样子,穿着她的披肩,走到月台上,频频向群众颔首微笑,这位完全不懂英语的女佣平时看多了女主人的神态,再经过一番指点,乡下人都以为她就是宋美龄,一直叫道:“就是她!就是她!”
宋美龄此行最受瞩目的是在好莱坞露天大会场发表来美的第三次重要演说,以及会见200多位支持中国抗日的影剧界人士。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大牌影星如劳勃·泰勒、贾利·古柏、英格丽·褒曼、凯瑟琳·赫本、亨利·方达、丽泰·海华丝、秀兰·邓波儿等都和宋美龄寒暄,宋美龄对好莱坞电影的熟稔,不但使影星惊喜,亦使影剧记者大为佩服。影星均踊跃捐巨款给中国。宋美龄于好莱坞露天广场向3万听众发表演讲,呼吁大家支持中国抗战。
历时7个月大有收获的新大陆之行后,1943年7月4日,宋美龄返抵重庆。
无限风光成往事长岛长命隐居人
50年代宋美龄依然是对美外交权威,但政治权力显然已逐步受挫,她的最大对手乃是蒋经国。
蒋经国在日记和回忆文章里,几乎从未提到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继母与弟弟蒋纬国,亦鲜少道及其妻蒋方良,其目的自然是要凸显他与父亲的密切关系及传承意义。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已无所顾忌,他敢顶撞宋美龄,他不再需要她的意见,亦无法忍受她和孔家兄妹权充“后座司机”。蒋介石的私人医生熊丸说:“先总统过世后,经国先生接任总统。当时他与夫人对外交的意见不一致。夫人便对经国先生说:‘好,如果你坚持己见,那就全由你管。我就不管,我走了。’自此夫人便到美国纽约,一直都不回来。而经国先生的个性一直都很强,他决定的事情便一定要办到,所以也不大管夫人的意见。”
1975年9月16日中午,宋美龄搭乘“中美号”专机离台赴美,行前发表三千字的《书勉全体国人》。1995年适逢二次大战结束50周年纪念,宋美龄应邀重返国会山庄接受致敬,并发表简短谈话。此次华府之行使垂垂老矣的宋美龄重温了一场遥远的旧梦。
宋美龄于1975年9月移居纽约后,大部分时间住在孔祥熙所购置的长岛蝗虫谷巨宅,然因住宅靠海,每逢秋冬,寒气逼人,交通又不便,如遇大雪,顿成与世隔绝之孤岛。90年代后,宋美龄以曼哈顿一栋老公寓9楼为家,这栋15层楼公寓面对公园,临近东河,颇有闹中取静之优。宋美龄颇为满意,住在第五大道公寓的孔令仪和她的夫婿黄雄盛亦便于就近照顾她。
蒋介石过世后,宋美龄就如同一株“失根的兰花”,在台北、纽约两地漂泊。其实,对一生浸润于荣华富贵和享受无上权力的宋美龄来说,住在哪里都一样,权力没有了,“吾土吾民”的观念也就淡了。尤其是像她这样一个在美国成长、受过完整美式教育的人,落户“新大陆”显然远比住在风风雨雨的台北还要舒适、愉快。台湾已非久留之地,何妨乘风远扬,终老异乡。
宋美龄在纽约的晚年,因孔令侃、孔令伟和孔令杰三个晚辈的相继辞世,不免有“杜鹃声里斜阳暮”的寂寥之感。但她虔诚信教,平日与《圣经》为伴,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早已能驾驭生命中的风浪与波折。她偶尔接见访客、逛逛公园、参观画廊。1997年3月20日欢度百岁生日时,纽约宋寓热闹万分,贺礼极多。每年过生日,似乎是她最快乐的时刻,令人遗憾的是,她始终拒绝作口述历史和撰写回忆录,对国史而言,乃是无可弥补的损失。
早年曾对宋美龄顿生“我见犹怜”之心的罗斯福夫人早已去世,而她笔下“娇小和纤弱”的“中国第一夫人”却寿比南山。宋美龄不仅走过了满清末叶、民国启建、军阀混战和日军侵华,亦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更见证了冷战时代的降临与消失,以及两岸敌对关系的解冻……时至今日,宋美龄高寿已一百逾三,成为罕见的生在19世纪,走过20世纪,步入21世纪的三世纪老人。谁言红颜薄命。
资料来源:中国台湾网